[实用新型]一种光学薄膜防伪制品无效
| 申请号: | 99225768.9 | 申请日: | 1999-02-12 |
| 公开(公告)号: | CN2366923Y | 公开(公告)日: | 2000-03-01 |
| 发明(设计)人: | 邵剑心;康长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奥依光电子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9F3/02 | 分类号: | G09F3/02;B32B33/00 |
| 代理公司: | 上海华东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邬震中 |
| 地址: | 20043***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光学薄膜 防伪 制品 | ||
本实用新型涉及现代防伪领域,是一种运用光学薄膜的相干与非相干的原理制作而成的防伪制品。
近年来,假冒伪劣产品充斥市场,对人民生活造成了极大损害。为此,有许多新型的防伪技术应运而生。但有些防伪技术由于其技术含量不够高,往往本身就遭到假冒,而有些技术含量较高的防伪产品,由于其可被反复利用,因而造成了真的防伪标志贴到了假的产品上去的现象。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技术含量高,仿冒难度大,识别简单,且只可一次性应用的新型防伪制品。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在镀铝聚合物薄膜上镀制脱离层,再镀制光学薄膜层,再涂布压敏胶并与另一表面聚合物薄膜复合。在常态下观察时,由于光学薄膜层,脱离层和镀铝层共同构成一个光学干涉腔,因而呈现出特定的干涉颜色,而当有外力将光学薄膜层和镀铝层间的间距拉开,使其不再构成光学干涉腔,则原有的干涉颜色马上消失,并不可恢复。因此其可作为一次性应用的防伪标记。所述的聚合物薄膜可以是聚酯薄膜(PET)、聚氯乙烯薄膜(PVC)、包括双向拉伸聚丙烯(BOPP)在内的聚丙烯薄膜(PP)或聚碳酸酯薄膜(PC)等。所述的光学薄膜层可以是一种或一种以上的金属或金属氧化物。所述的脱离层可以是硅油类化合物。
在本实用新型中,为方便使用,采用的聚合物薄膜尤以柔性的聚合物薄膜为好。
为便于使用,可将上述光学薄膜防伪制品做成标贴或商标将镀铝聚合物薄膜的底面直接粘接在产品上。也可以在镀铝聚合物薄膜的底面上涂压敏胶,然后再与离型纸复合在一起,使用时揭去离型纸,通过压敏胶与产品直接粘合。所述的离型纸可以是经过硅油处理过的纸。
以下结合附图作详细说明,但并不能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内容。
图1为本实用新型制品的横断面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另一本实用新型制品的横断面剖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
1-聚合物薄膜 2- 压敏胶
3-光学薄膜层 4-脱离层
5-镀铝层 6-聚合物薄膜
7-压敏胶 8-离型纸
本实用新型的光学薄膜防伪制品是在聚合物薄膜6的一面镀有铝膜5,在铝膜5上镀有脱离层4及光学薄膜层3,最后再与另一聚合物薄膜1用压敏胶2复合在一起,也可以在薄膜6的另一面上涂有压敏胶7并覆有离型纸8。
技术方案实施的具体步骤为:
1、在柔性聚合物薄膜6上,用真空方法镀制上一层铝膜5,该聚合物薄膜6可事先经过打毛处理,因而镀上的镀膜5可具有光亮或亚光效果;
2、在铝膜5上镀制脱离层4;
3、在脱离层4上,用真空方法镀制一种或一种以上的金属或金属氧化物的多层光学薄膜层3,调节光学薄膜层的层数和厚度,可以得到不同的干涉颜色,如:蓝、绿、黄、金、红、紫等;
4、将上述已镀膜的聚合物薄膜,在其镀膜面用压敏胶2的另一柔性聚合物薄膜1复合在一起;
5、将聚合物薄膜6的非镀膜面用压敏胶7与一经过离型处理的铜版纸8复合在一起;
6、可在聚合物薄膜1的表面上印刷所需的商标图案;
7、用模切机将印好的商标切下,揭出离型纸8,粘贴到所需防伪的商品上。当需鉴别真伪时,用力将该商标揭下,或揭去表面一层聚合物薄膜1,都会有明显的颜色变化,且不可复原。
如果在步骤2或步骤4的过程中,脱离层或压敏胶留有一定的图案或文字,则在将表面层聚合物薄膜1揭去前,看不见任何图案,而当该聚合物薄膜1被揭出时,由于其它部位的颜色变化,使该图案或文字显露出来。
在步骤3的过程中,通过光学薄膜的膜系结构,可以使镀制出的光学薄膜具有随观察角度而改变颜色的特性,从而使制得的产品具有双重防伪性能(参见专利ZL93112380.1)。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制品,具有在被强力揭下,或被将表面层揭去时,会发生明显的颜色变化,并可显露出原先不可见的图案或文字,从而具有优越的防伪性能,且不可重复使用。
2、本实用新型的制品除具有上述1的效果外,还可具有随视角而改变颜色的特性,从而具有双重防伪性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奥依光电子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奥依光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922576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行动电话免持听筒装置
- 下一篇:燃气热水器双气道强制排气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