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多功能复合拔罐器无效
| 申请号: | 99224034.4 | 申请日: | 1999-06-03 |
| 公开(公告)号: | CN2390610Y | 公开(公告)日: | 2000-08-09 |
| 发明(设计)人: | 林介昌;姜丽凤;于瑞堂;于兆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林介昌;姜丽凤;于瑞堂;于兆林 |
| 主分类号: | A61M1/08 | 分类号: | A61M1/08;A61H7/00;A61H23/02 |
| 代理公司: | 丹东市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路云峰 |
| 地址: | 118002 辽宁省丹***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多功能 复合 拔罐器 | ||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医疗器具,具体是涉及一种中医医疗多功能拔罐。
拔罐疗法是我国传统中医治疗疾病的方法,有上千年历史。在现有技术中,特别是中国专利文献中公开有多种拔罐,罐体通过采用螺旋杆带动活塞或用抽气阀将罐内抽真空,产生负压,靠负压效应治病,现有各种拔罐具体结构各异,特点不同。
ON962388399专利公开了一种多功能拔罐,其是在罐壁上固定设有一个单向抽气阀,与一配套的专用抽气筒配合,对罐内进行抽真空,在罐内设有由两个螺杆连接的电热片,在罐体的上端部设有一个振动电机构成。该拔罐虽然在罐体上端设有振动电机,但振动电机由于是设置在罐体的上端部,不仅使拔罐的体积变大,而且,在使用时,特别是在拔罐横向安置使用时,由于振动电机增大拔罐重量,且拔罐重心远离罐口进行振动,因此,对罐口产生的扭矩力较大,使罐口与皮肤间的吸合易受影响,造成使罐内进气、拔罐器脱落。另外该罐的振动电机振支作用只是作用在罐口上,不能按摩罐内肌肤,其效果并非理想。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多功能的拔罐。
本实用新型包括有罐体、活塞、活塞螺杆、螺母旋柄构成,活塞与罐体内腔壁滑动密封配合连接,螺母旋柄与罐体上端平面滑动回转配合连接,活塞螺杆下端与活塞固定连接,活塞螺杆上端与螺母旋柄螺纹螺孔配合连接,通过旋转螺母旋柄使活塞螺杆上下带动活塞移动,其特征在于:一是在活塞的上端面活塞杆的下端部设置有一振动电机,在罐体上部罐壁上设有电源插座;二是在活塞下端面上配设有可随时安装连接的按摩头。其使用时,一是可将罐口对着被拔部并压紧,然后旋转罐体上部的螺母旋柄,使活塞螺杆带动活塞上移,罐腔内形成负压,直至人体能接受或感到适宜时为止,根据需要开启振动电机产生振动,活塞下的按摩头配合拔罐疗法对肌肤进行按摩,拔罐与振动按摩头复合在一起对肌肤进行作用,不仅可替代单纯拔罐中的提罐、摇罐、旋罐等手法,而且按摩头对拔罐内肌肤的按摩刺激,可促进局部组织血管的扩张,经络、穴脉的通畅,可携同提高拔罐的疗效;二是可在拔罐疗法后,或单独作为按摩器使用,选择合适的按摩头安装在该拔罐的活塞上,开启振动电机产生振动,用活塞下的按摩头对所选定的人体部位进行按摩治疗。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制作加工简便,体积小,使用方便。振动电机置于活塞上端面处,结构合理,拔罐的整体重心低,即靠近罐口处,使用时电机振动不仅不易发生拔罐器脱落,而且振动距作用肌肤较近,振动传递理想,按摩效果好,其不仅可拔罐与振动按摩复合使用,也可作按摩器单独使用,应用灵活方便。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3、4分别是本实用新型其按摩头7的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参见附图1实施例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有圆筒形罐体1、活塞2、活塞螺杆3、螺母旋柄4构成,活塞2与罐体1内腔壁滑动密封配合连接,螺母旋柄4通过与其下端螺纹联接的定位左螺母41配合与罐体1上端形成平面滑动回转配合连接,活塞螺杆3下端与活塞2固定连接,活塞螺杆3上端与螺母旋柄4中心螺孔配合连接,旋转螺母旋柄4使活塞螺杆3上下带动活塞2移动,在活塞螺杆3的下端部开设安装槽固定设置有一个振动电机5,在电机5的输出轴上连接设有振动偏心轮50,如图附实施例所示,电机5是双输出轴,在左右电机输出轴上均设置有偏心轮50,在罐体1上部罐壁上设有电机5电原插座6,在活塞2下端面上连接设有可及时更换的按摩头7,按摩头7与活塞2下端活连接,即通过插卡结构连接,或者是通过螺纹配合连接,附图1实施例所示,在活塞2的下端设有凸台21和永久磁铁20,在按摩头7的上端部上设有凹槽71和永久磁铁70,按摩头7与活塞2通过其上开设的凸台21、凹槽71和永久磁铁20、70配合连接。永磁铁20、70相互吸合作用,不仅能可靠地防止按摩头7脱离活塞2,又可使得按摩头7与活塞2的装卸很简便,使经常更换按麻摩头7十分方便。
本实用新型按摩头7根据使用需求安装或选择不同的按摩头安装使用,附图2、3、4所示是按摩头7的部分实施例,表明按摩头7可以是多种多样形状,并非是对按摩头7全部具体实施结构形状的限定,按摩头7其前端部触头74形状可以是圆弧面、单球柱、多球柱、多针柱、圆筒柱等形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林介昌;姜丽凤;于瑞堂;于兆林,未经林介昌;姜丽凤;于瑞堂;于兆林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922403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