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研磨机的回转主轴轴向位移调整机构无效
| 申请号: | 99222452.7 | 申请日: | 1999-01-08 |
| 公开(公告)号: | CN2361381Y | 公开(公告)日: | 2000-02-02 |
| 发明(设计)人: | 李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军 |
| 主分类号: | B02C7/14 | 分类号: | B02C7/14 |
| 代理公司: | 丹东市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徐枫燕 |
| 地址: | 118009 辽宁省丹东***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研磨机 回转 主轴 轴向 位移 调整 机构 | ||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广泛应用于造纸、食品加工、制药以及化工等行业实现原料碎磨的研磨机械,尤其涉及的是用于改变磨盘间隙而安装于回转主轴上实现主轴轴向微动和快速位移的调整机构。
本实用新型主要针对中国专利CN97226970.3名称为“研磨机的回转主轴轴向位移调整机构”所进行的技术改造。原专利所公开的调整机构是由安装于主轴上的蜗轮蜗杆微动机构和螺杆快速调整机构组成,两机构是由蜗轮10与螺杆12的细杆处将微动机构和快速调整机构螺旋联接后,经一推力轴承16与一轴承座的端盖6轴向限位联接,这种调整机构存在的主要缺陷是:蜗轮沿螺杆的细杆处螺纹旋转传动时,常常会带动螺杆12及快动手柄同时转动,不仅破坏了准确的磨盘进给,影响生产进度和生产质量,甚至还会造成机构互锁。所以,原专利技术是不甚理想的。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微动机构与快动机构操作时能够实现互不干扰、协调自如的研磨机的回转主轴轴向位移调整机构。
实现上述发明目的的研磨机的回转主轴轴向位移调整机构之技术方案为,它包括有滑动安装于回转主轴的蜗轮蜗杆微动机构和螺杆快动机构,螺杆与轴承座粗牙螺纹配合,其主要技术特点是微动机构的蜗轮内圈与一轴承套端盖细牙螺纹配合,蜗轮经套装于螺杆上的推力轴承与螺杆轴向限位联接。
本技术方案除具有原专利技术的技术效果之外,其优点还在于:将一推力轴承设置于微动机构和快动机构之间,可以使两机构的操作动作互不干涉,保证了回转主轴位移的准确性,大大提高了研磨机工作的稳定性、可靠性和灵活性;本调整机构另一优点是它仅对原机构作了很小的调整即实现了上述发明目的,避免了技术的复杂化,机构简单、合理。
以下将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
图1为原专利技术的主要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A剖视图
图3、图5和图6分别为本实用新型调整机构的三个实施例的结构剖视图
图4为图3的B-B结构剖视图
图7为图6的C-C结构剖视图。
如图所示,研磨机的回转主轴4是由轴承30、50及轴承套3、5水平滑动安装于轴承座2中,主轴4一端由电机带动,另一端连接磨盘。本调整机构是由滑动安装于回转主轴4上的蜗轮蜗杆微动机构和螺杆快动机构组成,蜗轮10的内圈与轴承座5的端盖6细牙螺纹配合,微动手柄14固定安装于蜗杆9上,当转动微动手柄14时,蜗杆9带动蜗轮10推动或拉动回转主轴4及磨盘,实现微动进给或退出。螺杆快动机构的结构组成为在回转主轴4滑动配合的螺杆12,与固定安装于轴承座2上的螺母11粗牙螺纹配合,快动手柄13与螺杆12固定连接。螺杆12也可以直接与轴承座2粗牙螺纹配合。如图6所示的实施例结构,该结构最适合应用于在研磨过程中没有轴向冲力或轴向冲力很小的场合,其结构为:蜗轮10上相对螺杆12侧设有一体的与回转主轴4同轴的套管B,套管B的顶端经套装于螺杆12细杆处的推力轴承16作用在螺杆12上,由挡圈15轴向限位,这种结构保证了微动机构和快动机构的操作互不干扰。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结构如图3所示,该实施例在结构设计中主要解决的是如何缓冲并吸收研磨机在原料研磨过程中所产生的瞬间轴向冲击力,本机构的技术解决方式是在微动机构和快动机构之间设置了一缓冲机构,其组成为:由挡圈15将套装于螺杆12细杆处的弹簧基础圈7及推力轴承16轴向限位,弹簧基础圈7与蜗轮10之间通过若干弹簧螺栓8实现弹性连接。该机构大大缓冲了研磨机工作过程中所产生的瞬间轴向冲击力,使整机免于破坏。以上两实施例结构均是将本调整机构设置于两支撑轴承外侧一端,图5所示的实施结构是将本实用新型之机构设置于两轴承之间,实现回转主轴4的轴向位移调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军,未经李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922245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