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窗式空调器无效
| 申请号: | 99221318.5 | 申请日: | 1999-06-17 |
| 公开(公告)号: | CN2391117Y | 公开(公告)日: | 2000-08-09 |
| 发明(设计)人: | 刘培军;于广来;李明杰;庄永卫;王德冰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省金龙企业集团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4F1/02 | 分类号: | F24F1/02 |
| 代理公司: | 烟台市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梁翠荣 |
| 地址: | 265700***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空调器 | ||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窗式空调器,属空气调节设备,具体地讲是一种窗式空调器结构的改进。
目前已有的窗式房间空调器普遍存在噪音及振动大的问题,主要是压缩机振动不能有效降低,内、外风机共用一个电动机的噪音和振动偏大,以及压缩机的位置靠近室内侧等原因造成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改进上述不足,提供一种振动轻、将主要噪声源向室外侧放置并加以隔离的窗式空调器。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改进而实现的,它具有前壳1、底盘17、室内风机电机4、离心风叶3、蒸发风室12、蒸发器2、室内回风口13、压缩机6、一级减振垫7、冷凝风室5、冷凝器11、室外风机电机10、轴流风叶9、网罩8、电机支架14,其特点是室内风机电机4、室外风机电机10分别带动离心风叶3、轴流风叶9,将压缩机6、室外风机电机10、轴流风叶9置于冷凝风室5之内、冷凝器11之后,压缩机6通过一级减振垫7连接一中间支板15,中间支板15连接二级减振垫16,二级减振垫16固定于底盘17之上。
为了进一步达到减振,使压缩机重心尽量降低,中间支板15与压缩机6对应处为一凹形。
为了进一步达到减振,室内风机电机4、室外风机电机10分别通过减振垫18与电机支架14相连,电机支架14与底盘17刚性固定。
本实用新型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将内、外风机电机分离,室外风机电机、轴流风叶、压缩机置于冷凝风室内、冷凝器后,从而阻挡主要噪声向室内侧的传播,并通过压缩机在一级减振结构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二级减振,与室内外风机电机安装了减振垫,使振动降到最低。由于内、外风机电机分开,有利于通过合理调节风量来使制冷系统达到合理匹配,从而降低成本,比同尺寸原有窗式空调器制冷量提高15%,本实用新型是目前一种比较理想的低噪音,低振动的窗式空调器。
为了更好地理解与实施,下面以附图为实施例进一步说明如下: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A剖视图。
图3为室内风机电机(或室外风机电机)与减振垫、电机支架配合结构示意图。
如图1所示,室内风机电机4带动离心风叶3与蒸发器2、前壳1、蒸发风室12、室内回风口13组成蒸发换热系统。室外风机电机10带动轴流风叶9与冷凝风室5、冷凝器11、网罩8组成冷凝换热系统。由于内外换热风机分离,室外风机电机10与轴流风叶9、压缩机6置于冷凝风室5内,并在冷凝器11后面,从而阻挡主要噪声向室内侧的传播。同时室外风机电机10变原有的吹风方式为吸风方式,使换热气流分布均匀合理,内外风机分离,可适当降低离心风叶3的转速,适当提高轴流风叶9的转速,从而更有利于室内侧噪音的减弱和蒸发冷凝换热的匹配。
压缩机减振系统如图2所示,是由一级减振垫7、中间支板15、二级减振垫16组成,一级减振垫7上端与压缩机6外壁相接触,一级减振垫7连接中间支板15,中间支板15连接二级减振垫16,二级减振垫16与底盘17相固定。为了使压缩机6重心尽量降低,中间支板15与压缩机6对应处为一凹形,可采用冷冲压成型,一级减振垫7与二级减振垫16可采用天然橡胶制成。
室内风机电机4(或室外风机电机10)减振结构如图3所示,室内风机电机4、室外风机电机10分别通过减振垫18与电机支架14通过一固定螺丝相固定,电机支架14与底盘17刚性固定。减振垫18可采用天然橡胶制成。
通过上述压缩机减振系统与风机的减振结构的改进,可有效地将振动降低,使整机振动很小,特别是装在窗上时,由于振动而产生的噪音会有效地降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省金龙企业集团公司,未经山东省金龙企业集团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922131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