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不糊锅中药煎锅无效
| 申请号: | 99220352.X | 申请日: | 1999-04-02 |
| 公开(公告)号: | CN2362488Y | 公开(公告)日: | 2000-02-09 |
| 发明(设计)人: | 杨延德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延德 |
| 主分类号: | A61J3/00 | 分类号: | A61J3/00 |
| 代理公司: | 青岛市专利服务中心 | 代理人: | 迟承柏 |
| 地址: | 266071 山东省青岛市燕尔***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不糊锅 中药 煎锅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家用中药煎制器具,具体说是一种中药煎锅。
在本实用新型设计出来之前,人们煎制中药,一般采用砂锅。将中药放在砂锅内,倒入水,然后置砂锅于炉火之上。在煎制过程中,要不断地搅拌药料,以防止沉在锅底的药料变糊,由于变糊的药料不但药效受到破坏,不能用于治病,甚至会产生毒性,有害于人体。也有的人采用不锈钢锅或铝合金锅煎中药,煎制过程中也有个不断搅拌,防止药料变糊的问题。到目前,尚未见到在文献中有记载,未见到在市场有销售,也未见到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本实用新型结构的中药煎锅。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提供一种在煎制中药的过程中不需人们不断搅拌,以防止药料变糊的中药煎锅,即不糊锅中药煎锅。
本实用新型是以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
不糊锅中药煎锅,由锅体和锅盖组成,在锅体内有一药笼,药笼的底部呈喇叭状,在底部有半球状突起,中心是直径为10-30mm的圆柱状导流管,药笼的圆柱形笼体上有若干孔洞,在药笼内有带有若干孔洞的压盖,在压盖上,有直径略小于笼体上的孔洞的,穿过笼体的孔洞的定位针。药笼的底部半球状突起的个数为3、4、5个。药笼的笼体上的孔洞为1.0mm-3.0mm。。在药笼内放上中药药料,加上压盖,将定位针放在压盖上,从药笼的笼体上孔洞中穿入,在锅体内加足水,将药笼放入锅内,盖上锅盖,放在炉火之上,即可进行中药煎制了。
本实用新型有以下积极效果:由于本实用新型不糊锅中药煎锅中有药笼,将中药药料装入药笼内,药笼的底部呈喇叭状,在底部有数个半球状突起,中心是直径为10-30mm的圆柱状导流管,药笼的圆柱形笼体上有若干孔洞,在药笼内有带有若干孔洞的压盖,在压盖上,有定位针,将药笼放入有水的药锅中,将煎锅置于炉火之上,当锅被烧沸时,在药笼底部的药料由于有喇叭口状的底的支撑,不直接与温度很高的锅底接触,而在药笼底与锅底之间有药汁,这层药汁当温度达到沸腾时就从导流管的上方流出,然后向四外分散,在底部,药笼仅以半球状的突起与锅底相接触,接触面积相当小,以至不会使锅底药料的温度高于沸腾温度太多,因而不会产生糊锅现象,而从导流管上方向四外分散的药汁又从药笼圆柱体的孔洞中进入药笼内,进一步吸收药料中的成份,这样不断的循环,使药汁变浓,而药笼内的药料不用搅拌,也不会产生糊锅现象。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不糊锅中药煎锅的主视剖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不糊锅中药煎锅打开锅盖之后的俯视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不糊锅中药煎锅的药笼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不糊锅中药煎锅的药笼的仰视图;
在图中,1是锅盖,2是定位针,3是压盖,4是药笼,40是半球状突起,41是导流管,42是笼体,43是孔洞,44是孔洞,5是锅体。
由锅体5和锅盖1组成的不糊锅中药煎锅,在锅体5内有一药笼4,药笼4的底部呈喇叭状,在底部有3-5个半球状突起40,中心是直径为20-30mm的圆柱状导流管4,药笼的圆柱形笼体42上有若干孔洞43在药笼4内有带有若干孔洞44的压盖3,在压盖3上,有穿过笼体42的孔洞43的定位针2。药笼4的导流管4的直径为10mm-30mm。药笼4的底部半球状突起40的个数为3、4、5个。药笼4的笼体42上的孔洞43为1.0mm-3.0mm。药笼4的定位针2的直径略小于笼体42上的孔洞4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延德,未经杨延德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922035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