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多画面自动转换广告机无效
| 申请号: | 99220073.3 | 申请日: | 1999-03-04 |
| 公开(公告)号: | CN2387610Y | 公开(公告)日: | 2000-07-12 |
| 发明(设计)人: | 张明勤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明勤 |
| 主分类号: | G09F11/295 | 分类号: | G09F11/295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50014***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画面 自动 转换 广告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广告器材,即广告机。
迄今为止,可以变换画面的广告器材有以下几种:一种是电子显示屏,它利用电子发光元件的不同组合来变换显示信息,其制作成本高,电子发光元件易损坏,色彩及清晰度也因受材料和制作原理所限而效果不佳;一种是三面翻转式广告牌,它由多个三棱柱排列组成,通过三棱柱的翻转组成三幅画面,其缺陷是画面最多为三幅,画面不完整,不宜内打光,显示效果差,户外安装时在风力作用下易损坏;还有一种是如同中国专利94244688.7和96248758.9所示的那样,在箱体的四角分别安装一根轴,其中两根是可卷绕画面的卷轴,通过两轴的交替卷绕来实现画面变化,但都没有完善地解决画面张紧和换向问题,实际效果画面松驰,卷绕不整齐,换向不可靠,显示效果差,结构复杂,故障率高,实际使用价值低。鉴于以上原因,目前应用最广的是只有一幅固定画面的广告灯箱,这种广告器材信息容量小,没有动感,效果不好。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针对上述不足之处,对现有广告器材进行改进,提供一种可自动变换多幅画面,画面易张紧,不松弛,显示平整、效果好,两轴交替卷绕时动力离合无冲击、无噪音,换向可靠,结构简单的广告器材,即多画面自动转换广告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在箱体内部设置两跟卷轴和若干根导向轴,由多幅画面组成的画幅的一端固定并卷绕在一个卷轴上,另一端绕过导向轴固定并卷绕在另一卷轴上;两卷轴通过皮带传动分别与驱动电机相联,两皮带由换向电机所驱动的偏心轮控制其张紧程度,这样既实现了两卷轴与驱动电机动力的无冲击分离与接合,又可通过偏心轮控制从动卷轴与皮带的松紧程度来控制画面的张紧程度;然后用一控制电路控制驱动电机与换向电机定时间歇或连续转动,使多幅画面循环转换。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内部结构正面示意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内部结构俯视示意图;
图中,1.箱体2.导向轴3.卷轴4.皮带轮5.卷轴6.皮带轮7.皮带8.皮带9.偏心轮10.换向电机11.皮带轮12.驱动电机13.皮带轮14.驱动电机15.画幅
本实用新型由箱体1、画幅15、机械传动部分和控制电路部分组成。机械传动部分是如下设置的:在箱体的四角处分别设置导向轴2,在箱体的一侧设置两卷轴3和5,分别在两卷轴的一端安装一皮带轮4和6,再通过皮带7和8与皮带轮11和13相连,皮带轮11和13又分别与驱动电机12和14相连;在两皮带之间设置一偏心轮9,偏心轮9与换向电机10相连。
由多幅画面组成的画幅15的一端固定并卷绕在卷轴3上,另一端绕过四根导向轴2固定并卷绕在卷轴5上。
控制电路用来控制驱动电机和换向电机的定时间歇或连续转动,为一普通的现有控制电路,图中未示出。
当偏心轮9位于压紧皮带8、放松皮带7的位置时,卷轴5在驱动电机14带动下为主动卷轴,卷轴3与驱动电机12脱离为从动卷轴,画面由卷轴3绕向卷轴5;此时,由于事先对皮带传动中心距和偏心轮偏心距的调整,可以使从动卷轴3与皮带7保持一适当的压力,从而使画面保证适当的张紧程度。当画面从卷轴3全部放出,控制电路控制换向电机10转动,使偏心轮位于压紧皮带7、放松皮带8的位置,卷轴3则在驱动电机12带动下为主动卷轴,卷轴5与驱动电机14脱离为从动卷轴,画面由卷轴5绕向卷轴3,此时,同理可以使从动卷轴5与皮带8保持一适当的压力,使画面保证适当的张紧程度。
利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广告灯箱,可以达到循环显示多幅画面的目的,增大了信息容量,增强了动感;主传动机构采用皮带传动和偏心轮机构,可使卷轴只能在动力驱动和画幅拉力作用下转动,不可自由转动,从而使画面始终保持张紧状态,卷绕整齐,显示平整,效果好;采用皮带传动和偏心轮机构实现两卷轴与动力的接合与分离,接合平稳,无冲击、无噪声,结构简单,尺寸紧凑,且一个皮带被压紧时,另一皮带必然放松,换向准确、可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明勤,未经张明勤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922007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