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中央处理器散热装置固定座无效
| 申请号: | 99214115.X | 申请日: | 1999-06-07 |
| 公开(公告)号: | CN2380958Y | 公开(公告)日: | 2000-05-31 |
| 发明(设计)人: | 林世仁 | 申请(专利权)人: | 林世仁 |
| 主分类号: | G06F1/20 | 分类号: | G06F1/2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汇泽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赵军 |
| 地址: | 台湾省台北市内***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中央处理器 散热 装置 固定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中央处理器散热装置固定座,尤其涉及一种利用固定座及固定片的组合,可同时将风扇,散热片及中央处理器的电路板作稳固定位使用,并进一步达到装卸容易,且可有效传导中央处理器工作时产生的热量到散热片上,再借由风扇所吸入的冷空气来达到将散热片快速冷却的目的。
目前电脑的中央处理器制造商以英特尔(1NTEL)为主流,而现今生产制造的主力商品为PENTIUNII中央处理器,但此种处理器与上一代中央处理器PENTIUN相比较,其运算效能更加强大且处理速度也迅速提升,而其整体形状,构造及与主机板连接方式更是突破了传统方式,可谓电脑业的重大改革,更由于新一代的中央处理器PEMTIUNII挟带超速的运算功能,也使得中央处理器在处理运算指令时所产生的温度更高,故如何利用良好的散热系统来使中央处理器在其所允许的温度下正常工作,已被世界视为极其重要的课题,如何符合新一代中央处理器的构造,便成为所有散热器制造者所针对的主要研制方向。
参见图8,是已用散热装置的立体分解图,此装置已由申请人于1998年3月19日在台湾专利局提出了第87204064号“中央处理器散热片扣合装置”新型专利申请。其主要是在散热片的一端凸伸形成数个具有较大直径的头端部的凸柱,在各凸柱上可供穿设具有中央处理器的电路板,在电路板一端可设置一工形片,在工形片上、下端两侧,分别形成有一倾斜片,各倾斜片上分别形成有横向的雨滴形孔与长孔,在长孔两侧分别朝外形成呈L形的翼片,介于上下一组对应的翼片间可设置一由侧视看呈L形的推拉片,在推拉片内部的上、下片,也形成有一组呈纵向排列的雨滴形孔,当将各凸柱分别被雨滴形孔的小孔处限制时,即可借工形片将中央处理器与散热片相互扣合为一体,以达到确实的散热效果,且具有使用扣合方便的优点,所以,由上述的散热片与中央处理器的扣合装置处了解,在组装时其结构较为复杂,且装设动作较难,另当其整体组装完成后,其底部工形片为金属制成的弹性片体,如具有中央处理器的电路板的底侧,另有装设其它电路板或电子设备存在时,便极易在搬动主机中而产生稍许偏移时,便会形成碰触而产生短路的情况发生,另如散热片上方装设风扇时,即需以螺丝或其它元件组装,而使加工时间及成本增加,若能使扣合装置在不占有太多中央处理器的底部空间,且简化其整体构成元件即可让此种扣合装置更加便利,由此知,上述的扣合装置仍具有极大改进空间。
本实用新型目的,设计一种能组装快速,操作简易且稳定性良好的中央处理器散热装置固定座。利用一固定片上的四凸柱依序穿设在电路板与散热片上容置通道内的各穿孔后,即使各凸柱顶端的环槽凸出在容置通道的上表面,并借由一固定座下方推拉片的各卡掣部的推动,使其穿孔中凸柱的环槽沿轨槽朝扣合端移动,即可将具中央处理器的电路板与散热片紧密夹持在固定片的座板与固定座的推拉片间,而各推拉片由前后侧朝上皆弯折出复数的侧边板,并在其顶端以一水平状上座体作一衔接定位,而上座体中央支撑片为固定有一风扇在其上,以构成一种可借由固定片及固定座将散热片及电路板夹持定位在二者之间,且该固定座的上座体包含定位有一风扇,以达到组装快速、操作简易、稳定性良好。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本实用新型包括由风扇,固定座、散热片、电路板及固定片组成,其风扇定位在固定座的上座体中,固定座下方有一散热片一电路板及一固定片,并使电路板的中央处理器上表面贴紧在散热片下方的靠合面上所述固定座上座体二侧有各向下弯折出予设高度的侧边板,且在侧边板底侧衔接有二水平状的推拉片,上座体内固定有一风扇,上座体下方有推拉片与固定片配合将散热片与电路板夹持其二者中间,形成各元件间完全不需要任何螺丝或其它固定件就能组装起来。所述的固定片座板的四凸柱由下向上依序穿设在电路板及散热片上二容置通道的四穿孔中,而各凸柱上的环槽凸出在容置通道的上表面。即可以固定座下方推拉片的卡掣部上的各穿孔在对正凸柱后,使固定座在推动时,其各环槽均可由穿孔沿轨槽移动,即可固定片的环槽卡在固定座的轨槽之内进而卡入在另侧的扣合端处固定,以夹持电路板与散热片在其间。所述推拉片的前后侧也可弯折出平整的推动用把手在其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林世仁,未经林世仁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921411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封闭绝缘的微电热加热管
- 下一篇:杆式热力采油抽油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