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改进的排油烟机滤网固定装置无效
申请号: | 99213683.0 | 申请日: | 1999-06-09 |
公开(公告)号: | CN2372595Y | 公开(公告)日: | 2000-04-05 |
发明(设计)人: | 廖永义 | 申请(专利权)人: | 廖永义 |
主分类号: | F24C15/20 | 分类号: | F24C15/20 |
代理公司: | 北京奥瑞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朱黎光 |
地址: | 台湾省台北***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改进 油烟机 滤网 固定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排油烟机滤油装置,尤指一种排油烟机滤网固定装置。
目前大多数家庭所使用的排油烟机,多属U型网体13的滤集油装置,请参见图1所示,而此种滤油装置包括有一呈栅格状的金属U型网体13,其下设有集油杯15,在U型网体13亦设有具孔洞的凸耳131,以可将一边与排烟孔11勾耳12入合,另一凸耳131再以螺丝132固定;而在U型网体13内置有呈栅格状的滤网14,藉U型网体13及滤网14对油烟的沾附,而达一定的滤油效果,因前述滤网14网孔较大,可过滤的油烟量较少,排出的烟气中仍包含大量的油气,易沾附排油烟机内部,时间一久内部亦会积油,不仅不符环保卫生要求,亦有损机件使用寿命,况且U型网体13是以凸耳131锁扣于排烟口上,要换装或清洗时,网体沾满油气,换取颇不方便,并且使用久了会积存油垢,增加拆装的困难性,颇为麻烦。
近来市面上出现一种可方便拆装的滤绵固定架20,如图2所示,是以圆形外圈21内焊设有上、下呈交叉设置的格栏23A、23B,藉此格栏23A、23B将滤绵Z设位其间,另于外圈21焊固有不等数的凹帽体22并内设有磁石Y,使用时是将凹帽体22向上令磁石Y同时吸附在排油烟机的抽风口(排烟口)处,即如图3所示,其虽具备拆卸便利,安装简单的优点,但在装设滤绵Z时颇为费时,必须穿过每一个格栏才行,且取出滤绵Z在格栏的压制下,就会将滤绵Z内的油挤出,颇为不洁,此为其缺点之一;如图3所示,因凹帽体22与排油烟机壁面同平面,而与下格栏23B产生一段落差,故而油烟仍会由此空隙进入排油烟孔,是无法达到完全滤油的效果,此为其缺点之二;另尚有不具美观性,擦拭排油烟机壁面时,易触及使发生易位或脱落,故其虽具有方便性,但仍有未竟理想之处。
为此,本创作人认为若要促进现行排油烟机的滤油装置的装卸便利性,必须在不改变目前市面沿袭已久的U型网体及排油烟机结构,方能真正符合便利实用的要求,进而终于发展设计出一种与U型网体同呈圆环状,且使具可置磁石以供自由吸附于排烟孔的环槽,并在内环框上设有可供U型网体凸耳入合的L型槽,藉此,以达到装卸方便的使用效果。
即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不变更现行U型网体及排油烟机结构,即可加装使用的「改进的排油烟机滤网固定装置」,使操作简易,免除需螺合螺丝及不易拆装的麻烦,且亦可利用于平面滤绵固定架,而更得促增其便利性及滤油效果。
为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一种改进的排油烟机滤网固定装置,包括具凸耳的网体,其特征是:该装置为由外、内环框所形成其间具有环槽的U型环框,在环槽内置有数个磁石,而内环框上形成有相对而设的L型槽,L型槽具较大开口,而底部为横向切槽,网体所设凸耳置入L型槽内而由该U型环框固位于排油烟机的排油烟孔上。
本实用新型亦可以下述方式实现:于内环框上所设的L型槽为至少两组;其中,一组L型槽槽高较深;而网体由两个环架所组成,其各具有一环圈,其上设有格栏,凸耳设于环圈中央位置向外的左、右位置而置放于L型槽中;并于两环架之间设一滤绵。
或者该网体为由两个具有凸耳的U型网体所组成,且二网体间夹设有一滤绵。
另外本实用新型于U型环框的内环框上的L型槽,亦可设成“”型槽。
从以上所述的技术方案可以明显看出,本实用新型改进的排油烟机滤网固定装置与本创作人前所申请的台湾第88208251号「排油烟机滤网装置之改良结构」配合使用,除仍可获得拆装简易的功效外,亦因本实用新型的U型环框是与排油烟机壁面呈贴合状态,而可确实阻隔油烟进入,达到滤绵发挥优异滤油的效果。
再则,本实用新型改进的排油烟机滤网固定装置,更可使用于平面固定架的设计上,即令固定架呈上下两个环架,皆设有凸耳,藉此,即可依序将环架及滤绵置入本实用新型的U型环框内,而不致如市售平面固定架,有将滤绵一一穿合格栏的不便,及取出时会有油渍被格栏挤出的缺点,且又具美观、滤油效果佳的优点。
兹举一可行实施例,配合附图作更详细说明如下:
图1:是习式U型网体的滤油装置组装图;
图2:是习式一平面图定架的立体图;
图3:是习式滤油装置的实施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使用于习式U型网体滤油装置的实施例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U型环框与U型网体立体组合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于台湾第88208251号专利的图例;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于平面固定架的图示;
图8:是本实用新型与固定架的立体分解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廖永义,未经廖永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921368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