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特别用于陶瓷行业的滚动碾磨机无效
| 申请号: | 99213356.4 | 申请日: | 1999-06-28 |
| 公开(公告)号: | CN2381389Y | 公开(公告)日: | 2000-06-07 |
| 发明(设计)人: | 皮特罗·里瓦拉 | 申请(专利权)人: | 萨克米-伊莫拉机械合作社-股份有限合作公司 |
| 主分类号: | B02C17/02 | 分类号: | B02C17/02 |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李毅 |
| 地址: | 意大利伊莫拉***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特别 用于 陶瓷 行业 滚动 碾磨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平滚筒式连续碾磨机,它常常但不仅限于用在制造砖瓦时用于破碎材料的陶瓷行业中。
为了实施该工艺,公知的碾磨机包括一个绕其本身转动的具有水平轴的大型圆柱滚筒,该水平轴还包括两个相对的共轴孔口,以便分别接受待破碎的材料并用来排放粉碎过的材料。
这种碾磨机的存在的一个尚未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支承系统,该支承系统能充分承受所述大型滚筒的重量,以及容纳在该滚筒内的材料。
在第一个公知的解决方案中,通过共轴布置在滚筒的前和后端上的两个突出的空心圆柱套来提供所述支承,材料通过该套分别进出该通道。
装在适当的支承内的较大型的轴承分别与这些套相关联。
事实证明上述公知系统并不令人满意,这是因为下列原因:
-首先在于这种轴承和其支承成本过高,因为就其尺寸来讲它们是非标准部件。
-第二,因为这种套只能提供较小的负荷量,不适应当前陶瓷生产的工艺和高产量的特性。
在这点上,所做的最合理的事情是尽可能增加所述空心套的内径,显然还应达到必要的强度,但这需要使用较大的轴承,该轴承具有不相应的成本。
在另一个公知的解决方案中,滚筒由两对相对的接触滚轮支承,该接触滚轮的轴线相互平行并平行于滚筒轴线,它们涂上橡胶或其它具有良好摩擦系数的弹性体,并且该滚轮经驱动以便使滚筒转动。
这第二种解决方案的缺点在于该机动的驱动滚轮和滚筒之间的接触区域的面积较小,结果涂敷支承和驱动滚轮的橡胶层承受显著的压力,这样限制了其使用寿命。
因此碾磨机不得不十分频繁地停机,以便更换滚轮,从而使修理成本升高和产量损失。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利用一种简单合理的结构消除上述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这样一种碾磨机而得以实现,在本实用新型的碾磨机中,具有水平轴线的滚筒布置在两对相对的坚硬材料的空转接触滚轮上,滚轮轴线与滚筒轴线平行,通过至少一条皮带传动可使滚筒转动。
上述方案达到了本实用新型的所有目的,因为它消除了与带孔套和机动滚轮有关的前述问题。
所述空转滚轮最好由钢制成,最好是由表面处理过的或特种钢制成,在滚筒上对应设有各金属滚动轨道。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皮带传动最好包括两个分离驱动机构,每个驱动机构包括许多V形皮带。
有利的是,在位于所述成对空转钢滚轮之间的中心滚筒部分的外侧,所述驱动机构与各滚筒部件相连。
所述构造的有利之处在于,所述机构的皮带的张力提供了弯矩,该弯矩与由于所述中心滚筒部分的重量而产生的大部分弯矩平衡,结果所述空转滚轮极佳地抵靠住各滚动轨道。
还提供适当的装置以调节皮带张力。
为更好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和结构优点,下面参见附图来说明,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外侧立视图;和
图2是图1的沿II方向看去的放大视图。
所述附图,特别是图1,表示从地面2向上伸展的两个坚固的肩座1,该肩部1上设有一个结构10,该结构10包括两对相对的共轴支撑3。
在每对共轴支撑3内,安装有一个可转动的钢滚轮4,该钢滚轮4支靠住一个金属环形滚动轨道5,该滚动轨道5与连续碾磨机7的水平滚筒6相连。
所述滚轮4和所述轨道5或者经表面处理或者由特种钢制成。
两个轨道5与滚筒的端部横向壁隔开相同的距离。所述壁都包括一个中心孔8(图2中只能看到一个)。
在位于所述轨道5的外侧的滚筒6的每个部分,设有一系列V形横截面的相同等距离的圆周槽9,对应数量的V形皮带11与该槽接合并绕过下侧的一个开槽的水平驱动滚轮12。
驱动滚轮12由一个装有减速齿轮的齿轮降速马达机构13驱动,所述驱动滚轮12和机构13布置在一个平框架14上,该平框架14在15处铰接在一个支撑底座16上。
最后,在所述底座16和所述框架之间放入两个螺钉17以调节皮带11的张力。
通过上述说明和附图,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已十分清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萨克米-伊莫拉机械合作社-股份有限合作公司,未经萨克米-伊莫拉机械合作社-股份有限合作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921335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