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热塑封口机无效
| 申请号: | 99213020.4 | 申请日: | 1999-06-07 |
| 公开(公告)号: | CN2378290Y | 公开(公告)日: | 2000-05-17 |
| 发明(设计)人: | 高秉良;刘克文;许健全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宝龙工业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5B7/02 | 分类号: | B65B7/02;B65D85/88 |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新华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刘辉 |
| 地址: | 361021 ***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塑封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热塑封口机,特别是用于锂电池包装袋封口的热塑封口机。
现有的一种热塑封口机由加热、控温装置,传动装置和上下封口模条等组成,如图1所示,下封口模条1固定,加热、控温装置与下封口模条1相连接,并对下封口模条1进行加热和控制温度;传动装置由电机驱动,通过杠杆带动上模条2作弧形运动,与下封口模条1相配合。当需封口时,启动加热、控温装置,当下封口模条1达到一定的温度时,塑料袋、或其它包装物放置在上下封口模条之间,启动开关,传动装置带动上封口模条1与下封口模条2相啮合,达到封口的目的。由于采用电机驱动杠杆作弧形运动,压力不易控制,上下啮合精度较差,且只有单个模条加热,密封性较差,一般只适用于对密封性要求不高的包装袋封口使用。
现有的另一种热塑封口机由加热、控温装置,封口轮等组成,封口轮包括主动轮和从动轮,加热、控温装置设有加热和保温区,包装袋在传送带的带动下,经加热、保温区,到达包装袋的封口处,通过主动封口轮和从动封口轮,碾压出一道封口。由于采用轮子碾压,轮子压力不易控制,导致封口深浅不一,且方向也不易掌握,平直度较差,且封口呈横纹状,封口的密封效果也较差,一般适用食品包装袋。
本实用新型在于提供一种用于锂电池包装袋封口的热塑封口机,它精度高,压力可调,封口平直、均匀,能显著地提高封口的密封性。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它包括控温装置,与控温装置相连的模具和驱动模具运动的冲床;模具包括上下固定座、上下模条,导柱、弹簧;下固定座的上方设有下模条,两侧固定两导柱,在导柱上套有弹簧,上固定座的下方设有上模条,两侧设有通孔,套合在导柱上,并压在弹簧上。
这样,由于采用模具和冲床,模具上设有导柱,上下模条配合的精度高,另外可通过冲床或模具上的弹簧调节压力,使封口压纹深度达到最好的效果。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阐述。
图1是习用品的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如图2、3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加热、控温装置,与控温装置相连的模具3和驱动模具运动的冲床。
模具3包括下固定座4、中间设有加热棒和热电偶的铜管5、下模条6和导柱7、弹簧8、上固定座9、上模条10。下固定座4和下模条6之间和上固定座9和上模条10之间均设有一铜管5,铜管5中间设有加热棒和热电偶,加热棒和热电偶分别与加热、控温装置上的一传感温度接口和一加热接口相连;铜管5与上、下固定座可用焊接,或铆接相连接;上模条10、下模条6上均有8个螺丝孔,通过螺钉与铜管5相连,上、下模条呈凸出状,其上表面有网状齿形纹,上、下模条的形状、尺寸、表面齿形相同。
下固定座两侧固定有两导柱7,导柱7上套合有两弹簧8,上固定座两侧有两通孔,上套合一导套,通过两通孔上的导套套合在导柱7上,并压在弹簧8上。
这样,当要进行封口时,打开加热、控温装置,对加热棒进行加热,加热棒传温至铜管5,铜管5再传温给上、下模条,当温度达到一定时,启动冲床,把包装袋封口处平放在上下模条之间,启动开关,冲床的冲头11向下移动,压在上固定座9上,上固定座9带动上模条10向下移动,弹簧8压缩,上模条10与下模条6以一定的配合
关系相啮合,当弹簧8压缩到一定时,弹簧8的弹力和冲床的压力相平衡,冲床静止,上模条10与下模条6相啮合把封口紧压,经过几秒后,冲床自动上升,上模条10也离开下模条6,包装袋即封口完毕。
由于采用模具进行封口,通过模具3上的导柱7能够精确进行定位,使包装袋封口表面花纹能够达到设计要求的网状,而且平直、整齐。另外,弹簧8的弹力,冲床的压力均可调节,使包装袋封口的深度达到最佳效果,即不会太浅,粘合不强,也不会太深,把包装袋压破。这样封闭性显著地提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宝龙工业有限公司,未经厦门宝龙工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921302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