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打击练习器无效
| 申请号: | 99209606.5 | 申请日: | 1999-05-10 |
| 公开(公告)号: | CN2376957Y | 公开(公告)日: | 2000-05-10 |
| 发明(设计)人: | 郭永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郭永春 |
| 主分类号: | A63B23/035 | 分类号: | A63B23/035 |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王巨潮 |
| 地址: | 台湾省***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打击 练习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运动器具,特别是涉及一种构造简单、组配容易的打击练习器。
如图1所示,一般的打击练习器,是在一基座1顶部利用一中心柱2连结一筒状柱体3,该基座1顶面设有一充填口101可供填入水或砂,在该基座1中央设有可贯通顶、底两面的一插接孔102,而该中心柱2的一下柱段是由一顶下柱段201、一弹簧管202及一底下柱段203串接组成,该底下柱段203插设并以螺丝204锁固在基座1的插接孔102中,而该弹簧管202则提供挠曲弹性地衔接在底下柱段203与顶上柱段201之间,该筒状柱体3内部可供充填气体,且插接在该中心柱2上,利用基座1提供稳固性及充气的筒状柱体3提供缓冲弹性,可获得挥拳打击的趣味性。
如图2所示,为以往另一种打击练习器,是在一底座4顶面固结有一中筒柱5,该中筒柱5的顶部又固结有一打击柱6,且该底座4、中筒柱5及打击柱6都是以塑料或橡胶材质利用高周波热结制成中空状,在底座4内部可充填液态体401,而该中筒柱5及打击柱6内部充填有气体,借此,该打击练习器的整体具有构件简易、可降低制造成本及反弹复位迅速的功效。
上述二种打击练习器虽各有其优点,但在实际打击练习时,该筒状柱体3及打击柱6都只能充填空气,且空气必须充灌至预定压力才能发挥打击效果,然而却因张力较大而无法产生较佳的缓冲弹性,导致使打击的真实感及趣味性不够,且该筒状柱体3及打击柱6的周面虽然可供印制图案,但因受到材质限制,该筒状柱体3及打击柱6的触感其表面处理也受到限制。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达到较佳的真实感及增加打击趣味的打击练习器。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借由一包覆体的设置而可提升打击柱具有较佳的触感及做表面处理的打击练习器。
本实用新型打击练习器,包含一基座,是在该基座顶部利用一连结座连结一打击柱,该基座是在一包覆体内部设有呈中空筒状的一筒体,该筒体顶面设有可开启的一顶盖,且该筒体内部设有一容室,可在顶盖开启时,自该容室顶部所设置的一填充口填入填充物,该连结座是在一包覆体内部设有一泡绵体,该包覆体底端与基座的包覆体顶端以至少一个连结元件互相连结,使该连结座相对于基座呈可挠曲偏动,该打击柱是在一包覆体内部设有呈中空筒状的一泡绵体,该泡绵体内部又套设有一缓冲柱体,或直接在该包覆体内部装设有一缓冲柱体,且该包覆体底端固结在该连结座的包覆体顶部,而其包覆体顶部与一盖体以一扣结元件互相扣结,该缓冲柱体顶部设有可适时封闭的一填入口,且内部设有一空间,可自该填入口充入流体,该流体的重量是小于基座内部的填充物,借此,利用该基座、连结座与打击柱的配合,可产生较佳的打击真实性,且整体的制造简单、组配容易。
下面通过最佳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打击练习器进行详细说明,附图中:
图1是一般打击练习器的组合剖面图;
图2是以往另一打击练习器的组合剖面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分解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上述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上述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第二较佳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
如图3、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打击练习器,包含一基座10、一连结座20、一打击柱30、一连结连件40及一扣结元件50。
该基座10是以帆布或塑料帆布等材质所构成的一下包覆体11,且其内部装设有呈中空筒状的一筒体12,该筒体12是以塑料或橡胶材质制成,该筒体12近顶端处利用一扣结元件13连结有一顶盖14,在本实施例中,该扣结元件13是以拉链为例,且该扣结元件13的长度小于筒体12的周长,而可在该扣结元件13两端之间设有一连接部121,且该筒体12内部设有一容室122,可在该面盖14呈开启状态时,在该容室122顶部开口设有一填充口,而可将填充物15(例如:砂)装填在该容室122中,另外,在该下包覆体11近顶缘处,沿环面环设有多数下穿孔16。
该连结座20是呈上窄下宽的圆锥状,且是以帆布或塑料帆布等材质所构成的一中包覆体21,其内部设有呈圆锥状的一中泡绵体22,在本实施例中,该泡绵体22是由四个扇形绵块221组成,该中包覆体21近底缘处沿环面环设有多数上穿孔23,在本实施例中,该连结元件40是以绳索为例,利用以上下交错方式穿过该等上、下穿孔23、16,使该下包覆体11与中包覆体21之间呈挠性连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郭永春,未经郭永春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920960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软糖浇注装置
- 下一篇:便携式电脑外接式散热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