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空气湍流发生器(二)无效
申请号: | 99207842.3 | 申请日: | 1999-04-14 |
公开(公告)号: | CN2364235Y | 公开(公告)日: | 2000-02-16 |
发明(设计)人: | 张建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建良 |
主分类号: | F02M35/10 | 分类号: | F02M35/10;F02B4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26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空气 湍流 发生器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发动机空气进气装置,特别是一种能使空气发生湍流的汽车发动机空气进气装置。
当前根据内燃机理论可知,汽车发动机混合气的不完全燃烧是产生汽车发动机尾气排放污染的重要因素。大城市中,汽车的尾气排放成了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所以,治理汽车尾气排放污染的装置便应运而生。比如,像三元催化器,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汽车发动机尾气排放的污染物质,但对汽车发动机的动力性能、节能性能没有改善;相反还会对上述性能产生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使进入汽车发动机的空气发生湍流的汽车发动机进气装置。可促使汽车发动机混合器完全、有效地燃烧,从而有效地提高汽车发动机的动力性能和节能性能,同时又能明显地降低汽车发动机尾气有害物质的排放。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由柱筒、叶板组成的空气湍流发生器(二),还包括带有侧面开口的圆柱筒内通过中心轴线环圆周内壁对称安装叶片,叶片上开有条状孔。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A-A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叶片示意图。
1、圆柱筒
2、叶片
3、条状孔
4、开口
以下根据附图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地说明。
实施例一,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可用薄不锈钢板制做,将三个叶片2用点焊的方法焊接在带有侧面开口4的圆柱筒1内,三个叶片2通过圆柱筒1中心轴线环圆周内壁120度均布,且叶片2表面与圆柱筒1中心轴线成10度锐角。
实施例二,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可用薄不锈钢板制做,将四个叶片2用点焊的方法焊接在带有侧面开口4的圆柱筒1内,四个叶片2通过圆柱筒1中心轴线环圆周内壁90度均布,且叶片2表面与圆柱筒1中心轴线成15度锐角。
实施例三,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可用薄不锈钢板制做,将五个叶片2用铆接的方法铆接在带有侧面开口4的圆柱筒1内,五个叶片2通过圆柱筒1中心轴线环圆周内壁72度均布,且叶片2表面与圆柱筒1中心轴线成20度锐角。
使用时将本实用新型安装在汽车发动机的进气管内,造成空气湍流,从而使燃料雾化成可完全燃烧的粒子,辅助发动机获得充分的燃料能量,提高发动机的动力性能,降低燃料消耗,进而减少发动机尾气有害物质的排放。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为:制做容易,成本低廉;使用安装简单方便;提高了汽车发动机的动力性能、节能性能,减少了其尾气有害物质的排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建良,未经张建良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920784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