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管式冷热水交换器无效
申请号: | 99205933.X | 申请日: | 1999-03-26 |
公开(公告)号: | CN2357310Y | 公开(公告)日: | 2000-01-05 |
发明(设计)人: | 张庆璞;郑淑侠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庆璞;郑淑侠 |
主分类号: | F28D7/00 | 分类号: | F28D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海淀区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谷永久,麻海明 |
地址: | 100094 北京市海淀区永***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管式冷 热水 交换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冷热水交换器,特别是安装于采暖管路中的冷热水交换器。
目前设置于采暖系统炉具中的冷热水交换器只能安装在炉具的固定位置,在产生热水后还必须用管路将热水引到所需地点才能使用,这样管路长热损失比较大,成本也较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上述缺陷,设计一种可以安装在采暖管路上,体积小、成本低、热效率高的冷热水交换器。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它包括一外壳部件3,该外壳部件的顶端设置一与暖气上水管相连的热介质进口1,底端设置一与暖气下水管相连的热介质出口5,该外壳部件侧面下端设置有冷介质进水口6,其侧面上端设置有热水出水口7,冷介质进水口6与热水出水口7之间连有吸热管4,吸热管4设置于外壳部件3内。
上述的外壳部件3内热介质进口1处及热介质出口5处均设置有导流板2,吸热管4位于导流板2之间。
上述外壳部件3顶部靠近热介质进口1处还设置一放气阀8。
上述外壳部件3及吸热管4由能承受1--1.6Pa汽水压力的金属材料焊接而成。
上述外壳部件3及吸热管4由能承受1--1.6Pa汽水压力的非金属材料铸塑成型。
本实用新型由于直接可安装在采暖管路中的任何位置,故安装使用方便,解决了在炉具中设置的冷热水交换器受固定位置条件下产生热水后必须用管路将热水引到所需地点才能使用的缺陷,故热损失小,相应热效率高;本实用新型仅由外壳部件及吸热管路等组成,结构简单,体积小,成本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1中9是水暖采暖系统的暖气上水管,10是暖气下水管,本实用新型连于上下水管之间,图中外壳部件3为一圆柱形结构,其顶端为与暖气上水管9相通的热介质进口1,其底端为一与暖气下水管10相通的热介质出口5,外壳部件3侧面下端是冷介质进水口6,其侧面上端是热水出水口7,直接与冷介质进口6相接的是位于外壳部件3内的吸热管4,吸热管4的另一出口即为热水出水口7。在外壳部件3内热介质进口1及热介质出口5处均设置有导流板2,且分别位于热水出水口7上部及冷介质进水口6。在安装本实用新型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将空气带入热水管流道内或在正常水暖暖气管道中产生气阻影响热介质流速,故在外壳部件3顶部靠近热介质进口1处还设置一放气阀8,适当放气以便本实用新型的冷热交换正常进行。本实用新型在冷介质进入吸热管的温度≥5℃,上下暖气管中的热介质温度≥52℃时,即可产生热水,即当冷介质(自来水)从本实用新型外端设置的管路经冷介质进水口6进入,并经过吸热管4时,受到其外侧从热介质进口1进入外壳部件3内的暖气热水的加热,再经热水出水口7流出时,已转化成可以使用的热水了。在冷热水交换过程中,冷水和热水互不混合各行其道,交换出的热水干净清洁无污染,一般在58℃以下,本实用新型尤其适合家用,具有充分节约能源,使用方便,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等特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庆璞;郑淑侠,未经张庆璞;郑淑侠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920593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护足垫
- 下一篇:多平面高灵活性管状骨折外固定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