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中央空调终端机组的换热器无效
| 申请号: | 99203721.2 | 申请日: | 1999-02-14 |
| 公开(公告)号: | CN2378702Y | 公开(公告)日: | 2000-05-17 |
| 发明(设计)人: | 王正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正华 |
| 主分类号: | F28B1/02 | 分类号: | F28B1/02 |
| 代理公司: | 青岛市专利服务中心 | 代理人: | 韩振东 |
| 地址: | 266003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中央空调 终端 机组 换热器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中央空调机组的改进,具体讲是一种中央空调终端机组的换热器,其属于空调设备技术领域。
现有技术中,中央空调机组的风机盘管换热器,大多采用三——四排列管构成的换热器。这种换热器风阻大,耗能高,换热效率低,耗用材料多,成本高,不适应于终端机组的性能要求。在中央空调机组系统中,终端机组接通的风道中一般风力分为三档:高、中、低档。对于低档风力,要求终端机组的换热器风阻尽可能地小些,换热器的列管排数过多势必造成送风力不大,换热效率低的弊端。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要供一种中央空调终端机组的换热器。该器要具有高效、节能、风阻小,换热效率高的性能。该器在适应中央空调机组的终端机组的要求,重量轻,结构简单,便于安装在各种终端风机通道口中。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有以下技术方案完成的,研制了一种中央空调终端机组的换热器,其包括;列管,支承板和“U”形弯管,在诸列管两端分别设有支承诸列管以两排方式排列的支承板,在两该板外侧的诸列管的穿板管端口上,以每两该管端口贯通连接有一“U”形弯管,从而构成由诸该弯管贯通连接相应的诸列管的换热器。
所述的诸列管,其以两排方式排列在支承板上的排间距为:15-25mm,诸列管的管间距为:20-35mm;在两该板之间的诸列管外壁上设有径向短鳍片,诸该鳍片的轴向间距在1.5-5.0mm,诸列管的短鳍片外边沿间的径向间距在1.5-3.5mm。
所述的支承板,其形状为长方形的,在两该板外侧贯通连接诸列管的“U”形弯管是以其弯管径向面,沿该板的长边方向排列成两排的。
所述的支承板,其形状还是扇面弧形的,在两该弧板外侧贯通连接诸列管的“U”形弯管是以其弯管径向面,沿该弧板弧线方向排列成两排的。
所述的诸列管,其在两该板之间的诸列管外壁上贯串套固有具有一定间隙的翅片,该翅片的形状与支承板的形状匹配,诸列管也相应制成直管形或大圆弧形的。
所述的贯串套固在诸列管外壁上的翅片,其间隙在2-4.5mm。
本实用新型的换热器,其优点在于:由于采用两排列管构成的换热器,造成了薄型通风良好的空气换热器。设定了排间距在15-25mm和管间距在20-35mm,再有列管外的鳍片型和翅片型的散热设施确保风阻尽可能地小,而换热效率却有所提高。由于设计了不同形状的支承状,从而决定了本换热器的基本造型,有利于安装在不同的终端风机通道口中。本换热器结构简单,节省材料,换热效率高。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结合附图说明如下:
图1为中央空调终端机组的换热器结构主视图。
图2为中央空调终端机组的换热器结构俯视图。
图3为中央空调终端机组的换热器结构仰视图。
图4为中央空调终端机组的换热器的扇面弧形支承板与“U:形弯管结构示意图。
参见图1-4制成的中央空调终端机组的换热器,包括有:列管1,支承板2,支架5,支脚6和“U”形弯管3。在诸列管1两端分别设有支承诸列管1(本例为20根列管),以两排方式排列的支承板2。在两该板2外侧的诸列管1的穿板管端口上,以每两该管端口上,以每两该管端口贯通连接有一“U”形弯管3,从而构成由诸该弯管3贯通连接相应的诸列管1的换热器。诸列管1以两排排列形式在支承板2上的排间距为15-25mm,最好在20-22mm。诸列管1的管间距为:20-35mm,(本例为25mm管间距)。在两该板2之间的诸列管1外壁上可以设有径向短鳍片(图中未画出),该鳍片的轴向间距在1.5-5.0mm。诸列管1的短鳍片外边沿间的径向间距在1.5-3.5mm,这样可使列管1管间距20-35mm中尚有至少13mm的空间通道,以利减少风阻。
本换热器所设计的支承板2,其形状除了可以是长方形的外,还可以是扇面弧形的,如图4所示。在两该弧板2′外侧贯通连接诸列管1的“U”形弯管3是以其弯管径向面,沿该弧板2′弧线方向排列成两排结构。
本换热器还可在两支承板2之间的诸列管1外壁上贯串套固有具有2.5mm间隙的翅片4。该翅片4是整体形的,其形状是与支承板2的形状匹配,即该翅片4可以是长方形的,或扇面弧形的。诸列管1也可以相应地制成直管形的或大圆弧形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正华,未经王正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920372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