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气力输送颗粒物料的温度测量装置无效
申请号: | 99203428.0 | 申请日: | 1999-02-06 |
公开(公告)号: | CN2362113Y | 公开(公告)日: | 2000-02-02 |
发明(设计)人: | 章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章云 |
主分类号: | G01K13/02 | 分类号: | G01K13/02 |
代理公司: | 南昌大学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郭毅力,甘永辉 |
地址: | 330006 ***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气力 输送 颗粒 物料 温度 测量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气力输送管道内流动颗粒(或粉状)物料温度的在线测量,特别是气力输送煤粉管道内气固两相流体的温度的在线测量。
对于管道内通过气力输送的流动颗粒物料的温度测量,测温元件的易磨损是困扰人们的一大难题。处理此问题的现有的方法有两种:其一是在测温元件的表面涂敷(喷涂或喷焊)硬质合金,以提高测温元件本身的耐磨性;其二是在测温元件外表上套装一厚壁的金属耐磨圆管,以隔离流动颗粒物料对测温元件的直接冲击磨损。但是,此两种方法的不足在于,在方法一中,因涂敷层的厚度受到限制(小于1mm),其耐磨性只比不作处理的普通材质的测温元件略强;在方法二中,由于金属耐磨圆管的管壁较厚,热惰性大,对温度的变化敏感性差,温度调节往往滞后。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既能防止测温元件磨损,又能快速感应流动颗粒物料温度变化的温度测量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在测温元件的正前方(物料流入方向上)设置一根耐磨棒,当物料以一定的流速Vo流经耐磨棒时,根据流体力学中的“流体绕物体流动”原理,在耐磨棒后面形成一闭式或开式回流区,而回流区内的流体速度远低于Vo。因此,只要耐磨棒的设置位置使得测温元件处于该回流区内,那么,测温元件就可免受流速为Vo的流动颗粒物料的直接冲蚀磨损,延长了测温元件的使用寿命,且能使测温元件快速地感应流动颗粒物料的温度变化。
耐磨棒的棒体形状(横截面形状)只要是与耐磨棒和测温元件两者的纵向轴心的连线呈对称状即可,可以是圆形棒、椭圆形棒、等腰三角形棒、正方形棒,也可以是其他对称形状的棒体。以圆形棒为最佳。
耐磨棒与测温元件之间的距离,以测温元件置于耐磨棒后面形成的回流区内为原则。耐磨棒纵向重心轴至测温元件的距离L与耐磨棒垂直于物料流动方向的最大截面宽度D的关系,最好满足D≤L≤2D。
耐磨棒的大小(或称D)一般只取决于其距测温元件的距离L,但也要适当地考虑输送物料管径的大小,以不要过明显地影响物料流速为依据,管径大则耐磨棒可大些,管径小则耐磨棒可小些,最好取D=12-130mm为宜。
本实用新型可根据测温元件处于耐磨棒后形成的回流区内的原则,先制作耐磨棒和测温元件的连接支架,将耐磨棒和测温元件插接好后,然后安装在流动物料管道内。也可以在流动物料管道上凿好耐磨棒和测温元件插入孔,将耐磨棒和测温元件插入物料管道内。
本实用新型既可有效地避免流动物料对测温元件的直接冲蚀磨损,延长测温元件的使用寿命,也可使测温元件快速地感应流动颗粒物料的温度变化,成功地解决了管道内流动颗粒物料温度的长期在线测量问题,可使测温装置的使用寿命达到15000小时以上。
附图为本实用新型安装在物料管道上的实施例图,耐磨棒为圆形棒。
附图1为此实施例图的侧面剖视图,(1)为耐磨棒;(2)为测温元件;(3)为耐磨棒与测温元件的连接支架;(4)为管道壁,Vo为物料流速和方向。
附图2为此实施例图的俯视图,(1)为耐磨棒;(2)为测温元件;(3)为耐磨棒与测温元件的连接支架,D为耐磨棒直径(最大截面宽度),L为耐磨棒与测温元件之间的距离。
下面将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说明。
实施例1:圆形耐磨棒,最大截面宽度(圆直径)D为32mm,将测温元件通过连接支架安装在距耐磨棒圆心轴线距离L为43mm处。然后,将耐磨棒和测温元件通过支架安装在流动颗粒物料管道内。
实施例2:圆形耐磨棒,D为20mm,L为30mm,以实施例1的方式,安装在流动颗粒物料管道内。
实施例3:等腰三角形耐磨棒,D(底边)为36mm,两等腰边长为16mm,测温元件通过支架安装在距该耐磨纵向重心轴的距离L为48mm处。然后,以实施例1的方式安装在流动颗粒物料管道内。
实施例4:正方形耐磨棒,取耐磨棒的一棱角正对物流方向,D(对角线长度)为38mm,L为47mm,以实施例1的方式安装在流动颗粒物料管道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章云,未经章云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920342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适应各种污染水面的油水分离装置
- 下一篇:全自动防火门闭门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