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节氧氧疗鼻导管无效
申请号: | 99201698.3 | 申请日: | 1999-01-29 |
公开(公告)号: | CN2364904Y | 公开(公告)日: | 2000-02-23 |
发明(设计)人: | 陈宏民;李红霞;吴纪珍;栗克兰;潘妍萍;谢爱青;徐轶兰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宏民 |
主分类号: | A61M15/08 | 分类号: | A61M15/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53000 河南省***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节氧氧疗鼻 导管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给病人氧疗时用的氧疗鼻导管,特别是一种节氧氧疗鼻导管。它包括有鼻塞和输氧导管。
目前医院给病人氧疗均使用普通的氧疗鼻导管,它是一个可塞入病人鼻孔内的鼻塞直接与氧气减压器的输氧导管连接,用它给病人作氧疗,氧疗鼻导管内基本是恒流供氧,在病人呼气时,该氧疗鼻导管内的恒流氧事实上没有进入病人呼吸道,而随呼出气排出体外,大约有50%左右的氧气白白浪费掉。又因恒流氧气流方向与病人呼气方向相反,所以这时反而加大了病人呼气阻力。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是提供一种在给病人作氧疗时的节氧氧疗鼻导管。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是以如下方式完成的,这种节氧氧疗鼻导管,它包括有一个可插入鼻孔内的鼻塞和其相连接的输氧导管,其特征是:鼻塞内与输氧导管的通道上设置一个对来自输氧导管的氧气流和鼻腔内压力有高顺应性的单向阀,在输氧导管中部串联有一个对鼻腔内气流有高顺应性的膜壁可随内部、外部压力差变化而鼓起或塌陷的气囊,气囊外罩有一个气囊限位网罩。上述的单向阀是在鼻塞内与输氧导管的通道上的一硅胶管,硅胶管一端为盲端在鼻塞内,另一端连通输氧导管,其侧壁上至少开有一个纵向裂缝,气囊限位网罩的一端或两端可固定在输氧导管外壁上。
使用时将节氧氧疗鼻导管的鼻塞插入病人鼻孔,再将节氧氧疗鼻导管的另一端与氧气减压器出口接好,调节氧流量每分钟一升左右即可使用。当病人呼气时,由于呼气时鼻腔为正压,这时鼻塞内单向阀关闭,恒流氧不断进入并积存在塌陷的气囊腔,使气囊容积随之逐渐增大,呼气中期,恒流氧克服气囊壁的弹性回流阻力,继续使气囊容积增加到贴在气囊限位的罩网上。病人吸气时鼻腔内为负压状态,鼻塞内的单向阀在负压作用下打开,氧气进入病人呼吸道。这时病人除了吸入象普通氧疗鼻导管那样所供的恒流氧以外,同时吸入气囊中储存的氧气。吸气末,气囊内的储存氧由于鼻腔负压作用全部进入病人呼吸道使气囊塌陷。继之进入病人下一呼吸周期,呼气鼻腔正压又将单向阀关闭,重复以上过程。这样病人呼气期的恒流氧储存在储气囊内,供吸气期用,改变恒流吸氧为同步吸氧,避免了氧气浪费,同时降低了病人呼气阻力,提高了氧疗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给出。
图1是本实用新型节氧氧疗鼻导管的纵向剖面示意图。
在图1中,1.鼻塞2.单向阀3.纵向裂缝4.输氧导管5.气囊6.气囊限位网罩
病人使用和现有的氧疗鼻导管一样,只要将鼻塞1插入鼻孔内,病人呼气时,鼻腔的压力使单向阀2关闭,即单向阀纵向裂缝3密封,来自氧气瓶减压阀的恒流氧不断进入气囊5内腔,气囊5逐渐增大,由气囊限位网罩6限制增大,以防止过压气囊5爆裂,当病人吸气时,鼻腔内负压和气囊5内的压力使单向阀2打开,即单向阀纵向裂缝3张开,氧气经输氧导管4、气囊5和鼻塞1内腔进入人体呼吸道。
使用效果:该节氧氧疗鼻导管经38例病人试用,其中脑血管病人18例,肺心病人16例,贫血病人4例,分别随机给38例病人首先用普通氧疗鼻导管吸氧流量1升/分,2小时后测动脉氧分压和血氧饱和度;然后吸氧流量不变改用节氧氧疗鼻导管吸氧,2小时后测动脉氧分压和血氧饱和度;最后使用节氧氧疗鼻导管改吸氧流量为0.5升/分,2小时后测血氧饱和度,结果如下表:
脑血管病人n=18 肺心病人n=16 贫血病人n=4
SaO2%x PaO2%x SaO2%x PaO2%x SaO2%x PaO2%x普通氧疗鼻导管吸氧1升/分 78.26 75.12 64.21 51.45 90.08 74.34节氧氧疗鼻导管吸氧1升/分 96.37 76.34 86.73 56.57 98.12 84.28节氧氧疗鼻导管吸氧0.5升/分 78.38 75.32 65.12 52.56 90.24 76.21
由上表可以看出,三种疾病的病人共38人,同样吸氧流量1升/分的情况下,使用节氧氧疗鼻导管吸氧与普通氧疗鼻导管吸氧相比,无论是血氧饱和度还是动脉氧分压,用本实用新型均显著优于普通氧疗鼻导管(P<0.05);鼻导管吸氧流量0.5升/分与普通鼻导管吸氧流量1升/分时三种病人的血氧饱和度和动脉氧分压均接近。使用节氧氧疗鼻导管可将呼气期的恒流氧储存在储气囊内,供吸气期用,达到同步吸氧的目的。所以可节约近50%的氧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宏民,未经陈宏民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920169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弹性传递式节能车轮装置
- 下一篇:一种保健护腰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