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立式多功能家用煤炉无效
| 申请号: | 99201681.9 | 申请日: | 1999-01-28 |
| 公开(公告)号: | CN2365547Y | 公开(公告)日: | 2000-02-23 |
| 发明(设计)人: | 张天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天云 |
| 主分类号: | F24C9/00 | 分类号: | F24C9/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454586***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立式 多功能 家用 煤炉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立式多功能家用煤炉,特别适于农村家庭使用。
目前已知的家用煤炉,功能往往比较单调,如采暖煤炉只能用于采暖,而没有饮水和洗浴功能,同时存在着热效率低,升温慢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的立式多功能家用煤炉,可用于采暖,也可用于提供热水和洗浴,并且热效率高。
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按下述方式实现的。
立式多功能家用煤炉,包括炉壳、保温层、炉膛、炉门和水室,水室分暖气水室和热水水室,暖气水室分下水室和再热水室,下水室的构成包括筒状内壁和外壁,再热水室的构成包括垂直截面呈倒“U”字形的内壁和外壁,包括筒状内壁和外壁的热水水室位于下水室的上方,下水室和热水水室围成筒状炉膛,再热水室位于炉膛内的上部,并与下水室相通。
将暖气水室的出水管接头和回水管接头,分别与暖气管道进水管和出水管连接,即可向暖气管道供热。暖气管道内的循环水通过回水管道首先进入下水室进行快速加热,然后进入再热水室,再次被加温。由于炉膛内上部设置了再热水室,并且再热水室呈倒“U”字形,因此,可以充分利用炉膛内的热量,可有效提高热利用率,提高暖气水室和热水水室的升温速度。将自来水管和洗浴用管道分别与热水水室的
进水管和出水管接头连接,即可提供洗浴用水。热水水室还可提供饮用开水。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立式多功能家用煤炉,具有采暖、洗浴、饮水多种功能,热效率高,节省燃料,并且升温快速。另外,结构合理紧凑,整体性强,可以做到拆装容易,移动方便,坚固耐用。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附图1是依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立式多功能家用煤炉的装配图,附图2是煤炉的内芯的一个结构示意图,附图3是附图2的B-B剖视图,附图4是附图3的包括C-C剖视的俯视图。
如附图所示,立式多功能家用煤炉,包括炉壳(1),保温层(2),炉膛(3),炉门(4)和水室;水室分暖气水室和热水水室,暖气水室分下水室(5)和再热水室(6),下水室的构成包括筒状的内壁(7)和外壁(8),再热水室的构成包括垂直截面呈倒“U”字形的内壁(9)和外壁(10),包括筒状内壁(11)和外壁(12)的热水水室(13)位于下水室的上方,下水室和热水水室围成筒状炉膛,再热水室位于炉膛内的上部,并与下水室相通。
如附图2、3、4所示,暖气回水管接头(14)与下水室的下部连接,暖气出水管接头(15)与再热水室的上部连接,再热水室与水下室之间通过上升管(16)连接,上升管的二端分别与下水室上部和再热水室下部连接,并且与暖气回水管接头及出水管接头处于相对的位置。所谓“相对的位置”指其间有180度左右的角度。
如附图2和3所示,热水水室的上部连接抽烟管接头(17),再热水室与热水水室之间有间隙,形成烟道(18),再热水室的内侧与烟道之间设置导烟管(19)。炉膛内的烟气的一部分进入再热水室的内侧后再通过导烟管进入烟道,后经接头(17)和排烟管排出。为控制煤炉的燃烧速度,排烟管接头内设置烟量调节板(21),并且下水室的下部设置小风门(22)。
如附图3和4所示,再热水室的内侧设有导热筋(20)。一般导热筋为钢材,可直接焊接在再热水室的内侧。导热筋能够有效地吸收和储存热量。
如图1、2和3所示,炉门设在下水室的上部。如附图1所示,下水室的下方设置炉灰斗(23),炉灰斗与下水室之内设置密封盘(24),炉齿盘(25)支撑在密封盘上。炉门主要用于向炉内加煤。
如附图2和3所示,热水水室的下部连接进水管接头(26),上部连接出水管接头(27)。如图3所示,下水室连接防爆器接头(28),设置防爆器是为了防止因水路堵塞而出现危险。
如附图2所示,热水水室内壁和外壁的上端之间设置上封板(29),下端之间设置下封板(30);下水室的内腔直径较小,其内壁的上、下端弯曲后可直接与外壁的上、下端焊接在一起;再热水室内、外壁的下端之间设置下封板(31)。下水室和再热水室的内腔直径较小,可提高水的循环速度,有利于提高热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天云,未经张天云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920168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