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消烟除尘型手烧炉窑无效
| 申请号: | 99201287.2 | 申请日: | 1999-02-04 |
| 公开(公告)号: | CN2359645Y | 公开(公告)日: | 2000-01-19 |
| 发明(设计)人: | 张衍国;吴占松;姚忠建;王斌忠;郭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清华大学 |
| 主分类号: | F27B3/22 | 分类号: | F27B3/22 |
| 代理公司: | 清华大学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邸更岩 |
| 地址: | 10008***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除尘 型手烧炉窑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固定床燃煤炉窑,尤其涉及一种自然通风方式的固定床燃煤手烧炉窑。
目前,炉窑被广泛应用于建材、机械、冶金和轻工行业中,如烧制耐火制品使用的炉窑,加热金属工件的加热炉窑以及烧制陶瓷制品的炉窑等。拿烧制耐火制品的炉窑为例,基本上分为两大类,一类为连续式窑--隧道窑,适用于生产品种稳定,产量大的产品;另一类是间歇式窑,用于生产品种变化大,产量小和要求特殊烧制的制品。上述两类炉窑从燃烧方式上看,都属于自然通风方式的固定床手烧炉窑。这类炉窑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烟尘排放远远超过国家标准允许的排放值,大气污染严重,不符合环保要求。产生以上情况的主要原因一是此类炉窑大都没有设置消烟除尘装置,从燃烧室排出的高温含灰烟气一般都是进入烟道后直接排入大气;二是运行时,只靠自然通风吸入的一次风不足以使所有可燃质充分燃尽。这是由于加煤时一方面细煤屑来不及燃尽就进入烟道被带入烟囱排入大气,另一方面由于加入了新的燃料,致使燃烧室温度下降,同时由于燃烧室的氧气供给不足造成煤的挥发份无法充分燃尽,从而产尘了大量细小的未燃尽的焦碳颗粒和一些碳黑,造成烟气的黑度偏高;烟气中的CO含量也超标,有时可高达1200PPm。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和任务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和缺陷,在不改变原有炉体结构和工艺特性的情况下,提供一种消烟除尘型手烧炉窑,此炉窑可使烟尘排放达到环保要求,烟气中的CO含量也下降到国家标准的允许值,并能提高其燃烧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和任务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该炉窑由燃烧室、烟道和烟囱组成,其特征是在燃烧室与烟囱之间的烟道上设置一烟尘沉降室,该沉降室是由两个或多个被隔板分开的分室组成,并在该装置与烟囱之间设置一平衡通风装置。
从燃烧室出来的带粉尘的烟气,经过烟尘沉降室后,大部分烟尘颗粒被沉降下来;同时设置平衡通风装置,可有效的克服自然通风的不足,降低烟气的流程阻力,达到平衡通风的目的。平衡通风装置可采用引射风机或引风机。
当热负荷要求较大,烟尘沉降室不能满足要求的情况下,可根据炉窑的种类及运行的具体情况,在烟尘沉降室与烟囱之间串接一飞灰捕集装置,该飞灰捕集装置是由旋风分离器和粉尘收集器构成。这样经过沉降室和飞灰捕集器两级除尘后,烟气将得到较充分的净化。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为了补充燃烧过程需要的氧气,进一步提高其燃烧效率,可在燃烧室上增设二次风补给装置。这样可进一步强化燃烧室内的传质过程,加强扰动使燃烧室内的温度场、浓度场较为均匀,有利于燃烧的充分进行,从而提高了燃烧效率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例的原理结构示意图。
图面说明:1-燃烧室 2-烟道3-烟囱 4-二次风机 5-二次风调节阀 6-二次风道 7-二次风喷口 8-旋风分离器 9-粉尘收集器 10-引射风机 11-引射风调节阀 12-引射风道 13-引射风喷口 14-循环喷水装置 15-粉尘沉降室 16-沉降室隔板
下面结合附图,以烧制耐火制品的手烧炉窑(倒烟窑)为例进一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结构及最佳实施方案:该炉窑主要由燃烧室1,烟道2及烟囱3组成,燃烧室1中的固定床炉蓖上装有煤层,因燃烧室负压而吸入的空气穿过床层,成为燃烧的主要空气来源即一次风。从燃烧室出来的带粉尘的烟气,进入烟尘沉降室15。烟尘沉降室是由两个或多个被隔板16分开的分室,组成。烟气经过这些分室后,大部分烟尘颗粒可被沉降下来;由于在烟道中设置了烟气沉降室,增大了烟气的流程阻力,为了达到平衡通风的目的,降低烟气的流程阻力,克服自然通风的不足,在沉降室与烟囱之间设置平衡通风装置。平衡通风装置是由引射风机10,风道12,风量调节阀11及置于烟囱内的垂直向上的喷口13组成。当烟气温度较低(<250℃),由除尘装置引起的流程阻力增加较大时,也可采用引风机。
当热负荷要求较大,烟尘沉降室的除尘不能满足要求时,可根据炉窑的种类及运行的具体情况,在烟尘沉降室与烟囱之间串接一飞灰捕集装置,该飞灰捕集装置是由旋风分离器8和粉尘收集器9构成。这样经过沉降室和飞灰捕集器两级除尘后,烟气将得到较充分的净化。经过飞灰捕集装置分离后的比较干净的烟气经烟道进入烟囱3后即可排入大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清华大学,未经清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920128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静脉输液遥测报警装置
- 下一篇:弧形刃刀片及其安装刀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