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抗风伞无效
| 申请号: | 99201147.7 | 申请日: | 1999-02-03 |
| 公开(公告)号: | CN2361134Y | 公开(公告)日: | 2000-02-02 |
| 发明(设计)人: | 柯金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柯金松 |
| 主分类号: | A45B25/02 | 分类号: | A45B25/02;A45B25/22 |
| 代理公司: | 吉林省吉利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王大珠 |
| 地址: | 台湾省彰化市金***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抗风伞 | ||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活用品类,特别涉及一种抗风伞。
为避免强风由下向上吹,而损坏使用中的伞具,目前有多种抗风伞的设计,配合双层伞布,以排除逆风所造成的压力,并降低伞骨被反折的机率。如图1所示,为一种常用的抗风伞,其主伞骨1从上巢11延伸出,上层伞布12是覆于其上,另在主伞骨1的中间位置下部,枢接有副伞骨13,使下层伞布14覆盖于此副伞骨13的上部,而伞支骨15的外端则构接于副伞骨13;当产生由下往上的逆风时,主伞骨1与副伞骨13会因受力暂时改变角度,而空气从二伞布12、14之间排出,乃能降低伞骨所受压力,避免损坏。其主要缺点在于主伞骨1仅延伸至上层伞布12,而下层伞布14完全由副伞骨13所支撑,整体伞骨的强度不足,尤其是副伞骨13受力较大,较易发生损坏的情形。
如图2所示,为另一常用的抗风伞,其利用单一主伞骨2来增加支撑强度,其下层伞布21从主伞骨2与伞支骨22枢接处向外覆盖至主伞骨2的伞尾端23,而上层伞布24从上巢25覆盖住中间部位,并在相对于各主伞骨2处设有伞尾球26,另以细丝27连接各伞尾珠26于主伞骨2的伞尾端23,因此上层伞布24与下层伞布21间乃存有间隙,以排除由下往上的逆风,达成预期目的,此种结构的缺点在于上层伞布24仅与数条细线27连设于主伞骨2的伞尾端26,故其强度不足,也容易导致损坏。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整体伞骨强度高的抗风伞。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包括一主伞骨,其内端枢接于中棒上端的上巢,其中间位置组合有一结合块,伞支骨的外端枢接于结合块的下部片体,结合块具有一贯穿的圆孔,是供主伞骨所穿设,其上部另设有一圆槽孔,提供一副伞骨的内端穿设并固定,而结合块的另侧设有一缺槽;上层伞布覆盖于伞具的中间位置,而外缘则与副伞骨相结合;下层伞布的内端设有数个挂环,是可直接跨钩于结合块的缺槽,下层伞布的外端则与主伞骨的尾端相连接。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图1为常用抗风伞结构平面示意图。
图2为另一常用抗风伞结构平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结合块连接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6、图7为本实用新型受逆风时的动作示意图。
请先参阅图3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有一主伞骨3,其内端枢接于中棒上端的上巢31,其中间位置组合有一结合块4,伞支骨5的外端枢接于结合块4的下部片体41,结合块4具有一贯穿的圆孔42,是供主伞骨3所穿设,其上部另设有一圆槽孔43,提供一副伞骨6的内端穿设并固定,而结合块4的另侧设有一缺槽44。
上层伞布32覆盖于伞具的中间位置,而外缘则与副伞骨6相结合,具有颇佳的组合强度;下层伞布33的内端设有数个挂环331,挂环331可直接跨钩于结合块4的缺槽44,而获得简易快速的组合;下层伞布33的外端则与主伞骨3的尾端35相连接。
使用时,当产生由下往上的逆风,如图6、图7所示的箭头,气流吹顶上层伞布32,使其带动副伞骨6向上,如假想线位置,故气流乃可从各副伞骨6之间、双层伞布之间隙排除至外部,而达到减压的目的,达成抗风伞的功能。
藉由上述的结构设计,本实用新型确可具有较佳的整体强度,且上层伞布也获得有效的结合与支撑,而伞具的组合及装设,又极具便利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柯金松,未经柯金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920114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扫描装置传动机构改良构造
- 下一篇:脚部拉筋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