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外悬式光盘驱动器的机壳限位装置无效
申请号: | 99200211.7 | 申请日: | 1999-01-06 |
公开(公告)号: | CN2364533Y | 公开(公告)日: | 2000-02-16 |
发明(设计)人: | 刘东益 | 申请(专利权)人: | 明碁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11B33/08 | 分类号: | G11B33/08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徐娴 |
地址: | 中国***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外悬式 光盘驱动器 机壳 限位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光盘驱动器特别是一种外悬式光盘驱动器的机壳限位装置。
习知的外悬式光盘驱动器如图1所示,其可包括四部份:一上壳体10、一光盘处理单元20、一电路板30及一下壳体40;其中,上壳体10与下壳体40结合成一具内部容纳空间的光盘驱动器壳体,其内部容纳空间用以装置一光盘处理单元20及一电路板30,此光盘处理单元20一侧通过光盘驱动器壳体侧边的一槽口(图中未显示)可接收一光盘片50,光盘处理单元20的主要功能即是对置放于其间的光盘片50进行读或写操作,而因光盘片50数据的读写为一极精密的程序,故光盘驱动器的主要技术要求之一,即是避免光盘处理单元20受到外界震动的影响,并且尽量减小其中驱动电动机的震动。
为提高光盘处理单元20的操作精度,需在光盘驱动器壳体的容纳空间中妥善安置光盘处理单元20及减少其受到外界震动的影响,一般光盘处理单元20可如图1所示,以四个吸震橡胶件102独立悬吊于上壳体10的内侧,此种光盘驱动器,即称为外悬式光盘驱动器。
一般的外悬式光盘驱动器,是以上壳体10的侧板106上的四个限位装置60各夹持一吸震橡胶件102,其夹持方式以限位装置60向壳体内延伸的一孔架605夹在吸震橡胶件102的中间,并将吸震橡胶件102分为上、下两部份:上部的顶端用以与光盘处理单元20连接,下部为自由端,用以避免电路板30与光盘处理单元20碰触。因吸震橡胶件102为由软质性材料制成,虽可有效吸震与减震作用,但却无法有效地将光盘处理单元20固定于光盘驱动器的壳体内;在实际运用中,光盘驱动器常于运输或搬运过程中,因过度震动,而使光盘处理单元20于壳体中摇摆,光盘处理单元20上下摆动,因吸震橡胶件102的存在而不致形成问题,但其前后摆动,却极可能导致其与上壳体10后侧板104的碰撞,此碰撞有极大可能造成光盘处理单元20内部零件的损坏。
如图2所示,为防止上述的碰撞现象,新近技术发展之一,是于接近后侧板104的二限位装置60内侧(亦即侧板106内侧)的孔架605与后侧板104间,各加置一支撑挡板601的挡块603,作为光盘处理单元20向后摆动的限位,此挡板601与挡块603一般均以铆接或螺丝固定于光盘驱动器的上壳体10的侧板106内。
但,以铆接或螺丝固定的挡板601与挡块603虽可发挥其应有的功能,但在组装上,除因人力介入而有可能产生误差与质量不一致的情形外,制造时,亦因零件增加及需要额外组装人力而增加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零件少的外悬吊式光盘驱动器的机壳限位结构,藉由制程中一体成形技术,达到减少机壳组装零件数目,并进而达到降低光盘驱动器制造成本的要求。
本实用新型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合格率高的外悬式光盘驱动器的机壳限位装置,籍由制程中一体成型技术可有效统一机壳产品的一致性。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如下措施:
本实用新型外悬式光盘驱动器的机壳限位装置,设于光盘驱动器机壳的侧板内侧,其包括:一挡板及一挡块;
挡板为一自侧板向内突出的板体,用以抵靠于光盘处理单元侧边的后缘处;
其特征在于:
挡块为一自侧板向内突起的块体,紧邻挡板的后缘;
挡板、挡块与侧板为一体成型。
所述的外悬式光盘驱动器的机壳限位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自侧板延伸出的一孔架,所述挡板由孔架后侧延伸向下弯曲形成。
所述的外悬式光盘驱动器的机壳限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与孔架间的夹角为九十度。
所述的外悬式光盘驱动器的机壳限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挡块为一隆起点。
所述的外悬式光盘驱动器的机壳限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挡块呈一长形隆起状。
配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简单说明:
图1:为一种习知外悬式光盘驱动器的立体分解图。
图2:为习知外悬式光盘驱动器机壳的限位装置的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外悬式光盘驱动器机壳的限位装置的立体图。
请参阅图3所示,其为本实用新型的光盘驱动器上壳体10后侧部分视图,其中上壳体10的两侧板106的对称位置上,各设有一限位装置60;限位装置60包括有一挡板601与一挡块603,挡板601与挡块603与侧板106一体成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明碁电脑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明碁电脑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920021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