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恒温活血止疼膏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99121060.3 | 申请日: | 1999-12-2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1612C | 公开(公告)日: | 2002-10-02 |
| 发明(设计)人: | 高蔚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高蔚刚 |
| 主分类号: | A61K35/78 | 分类号: | A61K35/78;A61K35/36;A61K35/56;A61K35/413;A61K35/32;A61K35/64;A61K35/58;A61K35/55;A61K33/10;A61K33/26;A61P19/02;A61P19/08;A61P29/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汇泽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赵军 |
| 地址: | 250200 山东省济南章丘***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恒温 活血 止疼膏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止疼药物,特别是指一种由中草药制成的恒温活血止疼膏。
骨质增生、增生性关节炎、退行性关节炎、类风湿性游走性关节炎以及颈椎病、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等病症,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西医采取的治疗方法多以药物消炎消肿和牵引为主,中医的治疗方法是舒筋活络,活血化瘀,消肿止疼。但目前所使用的各类药物都未能达到令人满意的疗效。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由多种中草药配制成的恒温活血止疼膏,用于治疗各种骨伤病症,疗效优于目前所使用的各类药物。
本发明提供的恒温活血止疼膏所包括的成分及配比(以份数计)为:
穿山甲30-90 伸筋藤150-250 鳖甲250-350
骨碎补30-90 千年健10-50 钻地风10-20
海风藤10-20 制马钱子5-15 桑寄生20-50
五加皮20-50 川草乌10-50 威灵仙10-50
川芎10-50 鸡血藤10-50 熊胆10-50
黄牛角20-80 狗骨100-200 虎胫骨100-200
柴胡5-20 炒白芥子20-70 荆芥5-20
桑枝100-150 小蓟10-50 白花蛇50-150
全蝎5-150 红花30-90 生地30-90
川断5-20 木瓜5-20 甘草10-30
地榆20-80 桃仁5-20 皂角5-20
人参50-150 刘寄奴5-20 白术5-20
黄芪5-20 乳香5-15 没药粉5-15
自然铜粉5-15 花蕊石粉5-15 血竭10-20
白蜡20-40 海螵蛸粉50-150 麝香1-5
樟丹粉700-800
本发明恒温活血止疼膏的制作经过以下步骤:
1、首先将除去乳香、没药粉、自然铜粉、花蕊石粉、血竭、白蜡、海螵蛸粉、麝香、樟丹以外的原料进行筛选、清洗,晾干后粉碎,过筛,用香油浸泡上述中草药5-15天;
2、将药渣煮沸至糊,再加入乳香、没药粉、自然铜粉、花蕊石粉各5-15份、血竭10-20份、白蜡20-40份、海螵峭粉50-150份、麝香1-5份、继续加热10-20分钟;
3、过滤滤去药渣,将油状液体进一步熬至用搅拌棍沾热油并滴在冷水中,见油滴沉底时,停止加热,在油状液体中加入樟丹粉700-800份,搅拌均匀成膏状物;
4、将该膏状物在自然状态下的冷水中浸泡7天至15天,取出即为恒温活血止疼膏成品,形状呈较硬的块状。
本止疼膏在使用时,将块状止疼膏先用35-40℃的温水浸泡半小时以上,使较硬的块状膏体渐渐变软、然后即可贴敷在疼痛部位。48小时左右后药膏会自行脱落。
本发明恒温活血止疼膏经97年至99年11月临床观察,治疗病人1495人,结果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本组1495人,其中男637人,女858人,年龄30-75岁,平均年龄为54.8岁,年龄分布:30-44岁160人,占10.7%;45-55岁544人,占36.3%;56-64岁524人,占35%;65-75岁269人,占13%。病程15天-20年。有外伤史者1359人。病症部位:颈椎364人,腰椎516人,膝关节514人,踝骨101人。
2、诊断依据:
(1)经X线拍片检查确诊为骨质病症、排除其它致病因素。
(2)符合刺激和压迫病症部位产生的症状。
(3)局部常有酸疼,僵硬压痛或向肢体放射麻痛的典型症状。
3、治疗方法:先用温开水将药膏浸泡半小时以上,将药膏贴附于疼痛部位,外面再用防渗漏的布固定住。加敷一副药膏最多不超过48小时,48小时后药膏可自行脱落。治疗一周为一个疗程,依病情程度不同、一般需二至五个疗程可以治愈。
二、临床疗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高蔚刚,未经高蔚刚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912106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材料传递装置
- 下一篇:表面包覆金属钛或铝化合物的纳米氧化锌粉体及制备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