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锂离子电池阴极材料及其制造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99117396.1 | 申请日: | 1999-11-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298210A | 公开(公告)日: | 2001-06-06 |
| 发明(设计)人: | 于作龙;刘培松;张伯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成都有机化学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H01M4/36 | 分类号: | H01M4/36;H01M4/48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610041 ***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锂离子电池 阴极 材料 及其 制造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锂离子电池阴极材料及其制造方法,该材料是搀杂金属离子的尖晶石结构LiAxByMn2+x-yO4。
锂离子电池由于其高电压、高能量密度的优点受到人们的极大关注。目前锂离子电池已广泛应用在移动电话、笔记本电脑等电子设备上。锂离子电池常用的阴极材料有LiCoO2、LiNiO2、LiMn2O4。LiCoO2电化学性能好,但由于Co价格较贵,对环境有污染,不耐过充电、保护电路复杂等缺点限制了其使用。LiNiO2制备和纯化十分困难。LiMn2O4资源丰富,对环境污染少。由于属于尖晶石结构,耐过充、放电,安全性好,受到了人们重视。但LiMn2O4较LiCoO2、LiNiO2容量低,随循环次数增加容量衰减较快。当环境温度高于50℃容量衰减更为明显。这主要是LiMn2O4中Mn3+的d4电子组态导致结构发生Jahn-Teller效应,从而影响材料的循环性。
为了提高LiMn2O4的循环寿命,对尖晶石LiMn2O4进行阳离子和阴离子搀杂来改善锰的价态和Mn3+的含量,使锰离子尽量避开d4电子组态,减少Jahn-Teller效应的发生。报道有搀杂阴离子F-[Amatucci G G,Tarascon J M.USP5674646]和I-[Kim J,Manthiram A.Nature,1997,390:265];搀杂阳离子Co2+[Wakihara M,et al.Solid State Ionics,1992,57:311]和Ga3+[Pistoia G,BellittoC,Antonini A.PCT WO97/37394]等。通过阴、阳离子的搀杂对提高材料的循环寿命起到一定作用。根据Yanko M.Todorov[Journal of Power Source,1999,77:198]推导,搀杂后材料的比容量的大小与搀杂离子的价态和数量有关。搀杂离子后虽然提高材料循环性能,但是以牺牲材料的容量为代价。
考虑到以上情况,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较高容量、具有良好充放电循环性能的阴极材料。本发明的原理是这样实现的:用至少一种过渡金属元素取代锰,降低了Mn3+的含量,减少Jahn-Teller效应的发生,循环使用寿命会得到改善。用只有一种价态的碱土金属或ⅢA族金属元素替代锰,使充电时锂离子不能完全从尖晶石结构中脱出,未脱出的锂离子维持了结构不被破坏。过渡金属和碱土金属或ⅢA族金属元素共同作用,材料循环使用寿命得到提高。本发明有以下构成:(1)阴极材料是用分子式LiAxByMn2-x-yO4表示的化合物。A是至少一种过渡金属元素,B是至少一种碱土金属元素或ⅢA族金属元素。在分子式中x和y满足0<x≤0.08,0<y≤0.03。如果A、B由两种或多种金属元素组成,那么x和y就是两种或多种金属元素的摩尔数总和。(2)阴极材料是用分子式LiAxByMn2-x-yO4表示的化合物,A是至少一种过渡金属元素,尽管没有特别限制,过渡金属元素最好从Cr、Fe、Co、Ni、Cu、Zn、Cd中选取;B至少是一种碱土金属或ⅢA族金属元素,碱土金属最好从Mg、Ca、Sr、Ba,ⅢA族元素从Al、In、Tl中选取。这里叙述本发明的阴极材料的制备。
将锂化合物、锰化合物和搀杂金属化合物相互混合后加热。或者可将锰化合物和搀杂金属化合物首先相互进行混合后加热,然后将经加热的混合物同锂化合物再进行混合后加热。同样可将锂化合物和搀杂金属化合物首先相互进行混合后加热,然后将经加热的混合物同锰化合物再进行混合后加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成都有机化学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成都有机化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911739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塑编油毡布
- 下一篇:表面固定生物物质的基芯包衣载体及其制备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