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清除HIV病毒、治疗艾滋病的聚乙酰精宁无效
| 申请号: | 99117242.6 | 申请日: | 1999-11-24 |
| 公开(公告)号: | CN1255494A | 公开(公告)日: | 2000-06-07 |
| 发明(设计)人: | 杨仁洲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仁洲 |
| 主分类号: | C07D307/58 | 分类号: | C07D307/58;A61K31/34;A61P31/12 |
| 代理公司: | 三环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成明新 |
| 地址: | 51065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清除 hiv 病毒 治疗 艾滋病 乙酰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含有四氢呋喃环和五元内酯环特征结构的聚乙酰宁类化合物。
番荔枝内酯(Annonaceous acetogenins)是一类番荔枝科植物特有的聚乙酰精宁类化合物,这类化合物的第一个化合物uvaricin[Joladet al.,J.org.Chem.,47:3151-3153,(1982)]被发现以来,至今近200个化合物被发现,这些化合物具有一个、二个或三个四氢呋喃环和一个饱和的或不饱和五元内酯环,并表现有对棉蚜、蚊幼虫线虫等害虫有杀虫活性,对KB细胞、qPS、3PS、A-549、MCF-7、L-1210等癌细胞株有较强的抑制作用。Mikolajczak等1988年和1989年先后取得了两项用于控制害虫的美国发明专利[U,S.Patent NO.4721727,Jan.26,1988;U.S.Patent NO.4855319,Aug.8,1989],Mclaughlin等在1993年取得一项治疗肿瘤化疗药物的美国应用专利[U,S.PatentAppl.,serial no.07/336233,field April,11.1989]。其发明专利化合物模式如下
A可取以下形式和
R1R2可选取:H,H;H,OH;H,OAC和=0。R1R2氧化取代总数≤6。
m=9~15,n=10~18,r=,w=1或2。
自80年代发现首例艾滋病病例以来,艾滋病已在全球蔓延,被称为“世纪瘟疫”。十多年来死于HIV感染/艾滋病及相关并发症的人数已近1400万人,目前仍有约4000万的HIV感染/艾滋病患者。目前临床治疗HIV感染/艾滋病患者的药物如病毒逆转录的抑制剂、病毒DNA整合酶抑制剂、病毒蛋白酶抑制剂等都是针对病毒粒子的药物,不能清除被整合到宿主细胞染色体DNA链中的病毒DNA,因此患者必须终生用药以控制病毒复制,由于这些药物对正常细胞同样有伤害,有较大的付作用;HIV病毒通过突变来逃避或对抗药物的作用,即长期用药HVI病毒将会对药物产生抗药性。
本发明的目在于提供一种清除HIV病毒治疗艾滋病的聚乙酰精宁,其作用机理完全不同于目前临床治疗HIV感染/艾滋病及其他病毒性感染疾病的治疗药物,该药物对SIV(急性猴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的细胞有强烈的抑制病毒复制、清除病毒的作用。
本发明化合物的结构模式为:
F可选取以下形式和
X、Y可选取:H,H;H,OH;H,OAC和=0
A=4~12,B=5~15,D=1、2或3
包括在结构模式(I)中,其化合物可从番荔枝(Annona sqamosaL.)刺果番荔枝(Annona muricata L.)、澳洲番荔枝(Annonacherimolia,ex squamosa)、海南哥纳香(Goniothalamus howii Merr.etChun)的种子或树叶中得到。他们含有一个四氢呋喃环或二个相邻接的四氢呋喃环或三个连成线状排列邻接的四氢呋喃环,一个带有甲基的α、β一不饱和或饱和的五元环内酯或带有丙酮基的五元环内酯,并由5~15个CH2组成的碳链连接在一起,两侧的碳链上通常具有羟基、酮基、乙酰氧基基团取代。他们的化学结构式如下:
R1=H,R2=OH阿诺宁甲(AnnoninI) (II)
R1=OH,R2=H阿诺宁已(AnnoninVI) (III)
番荔枝西宁甲(squamosinin A)
新阿诺纳辛-10-酮(neo-annoacin-10-one)
海南哥纳香素已庚(howiicin FG)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仁洲,未经杨仁洲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911724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