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新型聚烯烃功能化专用料无效
| 申请号: | 99116895.X | 申请日: | 1999-09-23 | 
| 公开(公告)号: | CN1292397A | 公开(公告)日: | 2001-04-25 | 
| 发明(设计)人: | 郑安呐;卢红;危大福;周强;虞和倬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东理工大学 | 
| 主分类号: | C08L23/00 | 分类号: | C08L23/00;C08J3/00 | 
| 代理公司: | 华东理工大学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罗大忱,陈淑章 | 
| 地址: | 20023***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烯烃 功能 专用 | ||
1.一种新型聚烯烃功能化专用料,其特征在于是这样进行制备的:
将60%~95%(重量)的聚烯烃树脂、5%~40%(重量)的多羟基聚醚、1.0%~5.0%(重量)的苯乙烯和0.02%~1.0%(重量)的抗氧剂加入到二甲苯溶剂中,升温至90~125℃,溶解形成5~15%的溶液,鼓氮排除氧气后加入0.2%~5.0%(重量)的引发剂,反应3~4小时,降温析出固体,经过滤、干燥后即得到功能化专用料;重量百分比均以聚烯烃树脂和多羟基聚醚的总量为基准;
所说的抗氧剂为2,6-二叔丁基-4-乙基苯酚、2,6-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2,6-二叔丁基-α-二甲氨基-对甲酚、2,4,6-三叔丁基苯酚、硫代二丙酸二月桂酯、硫代二丙酸二(十八酯)、硫代二丙酸二(十四酯)、抗氧剂1010或抗氧剂CA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
所说的引发剂为过氧化二异丙苯、过氧化苯甲酰、过氧化十二酰、二叔丁基过氧化物、叔丁基过氧化氢、叔丁基过氧化苯甲酸酯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
2.一种新型聚烯烃功能化专用料,其特征在于是这样进行制备的:
首先将60%~95%(重量)的聚烯烃树脂粉碎成40目以上的粉末,连同5%~40%(重量)的多羟基聚醚、1.0%~5.0%(重量)的苯乙烯和0.02%~1.0%(重量)的抗氧剂,加入到混合机中混合均匀,然后加入到装备有螺带式搅拌器的反应釜中,搅拌升温达90~125℃后,鼓氮气排除氧气,将0.2%~5.0%(重量)的引发剂加入反应釜,反应3~5小时后,萃取、干燥后即得到功能化专用料;重量百分比均以组分聚烯烃树脂和多羟基聚醚的总量为基准;
所说的抗氧剂为2,6-二叔丁基-4-乙基苯酚、2,6-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2,6-二叔丁基-α-二甲氨基-对甲酚、2,4,6-三叔丁基苯酚、硫代二丙酸二月桂酯、硫代二丙酸二(十八酯)、硫代二丙酸二(十四酯)、抗氧剂1010或抗氧剂CA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
所说的引发剂为过氧化二异丙苯、过氧化苯甲酰、过氧化十二酰、二叔丁基过氧化物、叔丁基过氧化氢、叔丁基过氧化苯甲酸酯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
3.一种新型聚烯烃功能化专用料,其特征在于是这样进行制备的:
将60%~95%(重量)的聚烯烃树脂、5%~40%(重量)的多羟基聚醚、1.0%~5.0%(重量)的苯乙烯、0.02%~1.0%(重量)的抗氧剂和0.2%~5.0%(重量)的引发剂经高速混合后逐步加入到单螺杆挤出机或双螺杆挤出机或密炼机中,于170~210℃温度下熔融接枝反应,反应时间为1~15分钟,除去游离的聚醚,干燥后即得功能化专用料;重量百分比均以组分聚烯烃树脂和多羟基聚醚的总量为基准;
所说的抗氧剂为2,6-二叔丁基-4-乙基苯酚、2,6-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2,6-二叔丁基-α-二甲氨基-对甲酚、2,4,6-三叔丁基苯酚、硫代二丙酸二月桂酯、硫代二丙酸二(十八酯)、硫代二丙酸二(十四酯)、抗氧剂1010或抗氧剂CA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
所说的引发剂为过氧化二异丙苯、过氧化苯甲酰、过氧化十二酰、二叔丁基过氧化物、叔丁基过氧化氢、叔丁基过氧化苯甲酸酯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
4.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功能化专用料,其特征在于:
所说的多羟基聚醚,其羟值范围在100~700,含有1~3个活性双键,特征结构如下:
其中:n=4~20,R1为多元醇端基,包括:丙二醇、乙二醇、丙三醇、戊二醇、己二醇、季戊四醇、三羟甲基丙烷和丁四醇;R2为-H或-CH3,R3为含活性不饱和双键化合物,包括丙烯酸、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酯、马来酸酯、富马酸酯、丙烯酸羟乙酯和甲基丙烯酸羟乙酯;所说的聚烯烃树脂熔体流动速率为4~40g/10min。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功能化专用料,其特征在于:配料中还包括添加剂,所说的添加剂为紫外稳定剂、润滑剂或颜料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
6.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功能化专用料,其特征在于:配料中还包括添加剂,所说的添加剂为紫外稳定剂、润滑剂或颜料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东理工大学,未经华东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9116895.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