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菌紫质光信息存储方法及其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99115954.3 | 申请日: | 1999-12-28 |
| 公开(公告)号: | CN1260562A | 公开(公告)日: | 2000-07-19 |
| 发明(设计)人: | 陈烽;杨青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G11B7/004 | 分类号: | G11B7/004;G11B7/12 |
| 代理公司: | 中国科学院西安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任越 |
| 地址: | 710068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菌紫质光 信息 存储 方法 及其 装置 | ||
1、菌紫质光信息存储方法,系利用菌紫质(BR)的光致变色特性,将信息以不同分子态加以存储,其特征是用三种不同波长的激光激发,实现信息的写入,读出和擦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菌紫质光信息存储方法,其特征是将菌紫质分子的B态(基态)代表“0”或“1”,将光致变色中的其中一个中间态P态代表“1”或“0”,用波长620~670nm的激光照射,使菌紫质的分子从B态的“0”或“1”→P态的“1”或“0”,实现信息的写入;用波长470~500nm的激光照射,使菌紫质分子从P态的“1”或“0”返回B态的“0”或“1”,实现信息的擦除,用位于P态分子吸收带外,B态分子吸收带内波长的光作为读出光。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菌紫质光信息存储方法,其特征是读出光波长为585~610nm。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菌紫质光信息存储方法,其特征是写入、读出、擦除的激光波长分别为640nm、594nm、490nm。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菌紫质光信息存储方法,其特征是采用近场光学方法以突破传统光学系统受光学衍射极限的限制,充分发挥菌紫质的光存储能力。
6、菌紫质光信息存储装置,其特征是按光路传递顺序,写入部分包括光源、扩束器、准直镜、空间光调制器、成象光学装置和监视器;读出部分包括光源、扩束器、准直器、成象光学装置和图象读出器;擦除部分包括光源、扩束器、准直器,菌紫质生物分子膜存储器件置于写入部分成象光学装置的成象面处,该位置也位于擦除部分准直器后及位于读出部分的成象光学装置与准直器之间成像光学装置的物面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菌紫质光信息存储装置,其特征是在写入其读出部分的准直器前还设有光学滤波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菌紫质光信息存储装置,其特征是在写入、读出、擦除三部分的光源输出波长范围分别在620~670nm、585~610nm、470~500nm波段。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菌紫质光信息存储装置,其特征是在写入、读出、擦除三部分的光路中,均分别设有活动遮光挡板。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菌紫质光信息存储装置,其特征是所说写入部分的监视器是CCD器件、计算机、显示器构成的实时监测装置,读出部分的图象读出器是CCD器件、图象采集卡、图象数据处理软件与计算机共同构成的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9115954.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信息记录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记录设备、信息再现方法和信息再现设备
- 信息记录装置、信息记录方法、信息记录介质、信息复制装置和信息复制方法
- 信息记录装置、信息再现装置、信息记录方法、信息再现方法、信息记录程序、信息再现程序、以及信息记录介质
- 信息记录装置、信息再现装置、信息记录方法、信息再现方法、信息记录程序、信息再现程序、以及信息记录介质
- 信息记录设备、信息重放设备、信息记录方法、信息重放方法、以及信息记录介质
- 信息存储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重放方法、信息记录设备、以及信息重放设备
- 信息存储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回放方法、信息记录设备和信息回放设备
- 信息记录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记录装置、信息再现方法和信息再现装置
- 信息终端,信息终端的信息呈现方法和信息呈现程序
- 信息创建、信息发送方法及信息创建、信息发送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