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子中央空调系统无效
| 申请号: | 99115395.2 | 申请日: | 1999-05-31 | 
| 公开(公告)号: | CN1275696A | 公开(公告)日: | 2000-12-06 | 
| 发明(设计)人: | 曹知光;孙根天;黄耀;袁国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孙根天;曹知光;唐建国 | 
| 主分类号: | F24F3/10 | 分类号: | F24F3/10;F25B21/04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410011***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电子 中央空调 系统 | ||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央空调系统,特别是涉及一种应用电子技术制冷制热的中央空调系统。
现有的中央空调系统,采用集中制冷和集中制热,然后通过管道分散向各用户供热或致冷,其系统包括中央冷热水机组、供回水管路、热交换装置、冷却水循环泵、加药装置、冷媒水循环泵、冷媒水分水器、冷媒水集水器及末端装置等,系统庞大、设备复杂、成本造价高、安装难度大、占用建筑面积多、大气污染和噪声污染严重、能效比低、运营费用高。
本发明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技术先进、结构简单、体积小、占用建筑面积少、能效比高、运营费用低、无环境污染和噪声污染的电子中央空调系统。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这种电子中央空调系统具有多个电子制冷制热器、一个集中的室外热交换装置和循环水泵、供、回水管路。多个电子制冷制热器分别安装在各用户室内,供水管路中串有循环水泵、供、回水管路两端分别与电子制冷制热器和室外热交换装置连接连通。室内的电子制冷制热器为电子空调机,电子空调机包括有高效电温差制冷和制热组件、左、右水箱、左、右水箱进、出水管、左、右水箱输出泵、室内热交换器、离心风扇。左、右水箱分别紧密安装连接在高效电温差制冷和制热组件的两边、右水箱通过右水箱进、出水管及右水箱输出泵与室内热交换器连接连通,室内热交换器的一侧装有离心风扇,室外热交换装置采用室外热交换器及进、出水管、轴流风机结构或内、外水池及进、出水管结构。
本发明既区别于现有中央空调系统集中制冷制热后向各用户分散输送,又区别于现有各用户的单独空调机相互之间无任何连接关系。本发明采用各用户安装电子制冷制热器,进行制冷制热,然后通过水管集中连接至一个热交换装置,这样,一个集中的室外热交换装置连接多个室内电子制冷制热器,进行循环散热工作。因此,本发明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突出的优点和效果:
1、无大气污染、无噪声污染,更不会对大气臭氧层造成破坏,是完全的绿色环保产品;
2、冷热源化整为零,极大地简化了系统结构,无需中央空调机组和中央机房,节约了建筑空间;
3、采用电子制冷制热技术,性能先进,有利于智能化控制;
4、供回水输送管路无需绝热保温,即使夏天管道也不会出现凝结水问题;
5、一套系统可同时制冷和制热,室温可恒温精确控制,使用方便灵活,能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要求;
6、可分别对各用户计量,有利于民用建筑或商住楼的应用和管理;
7、可分期分层建设,及早投入使用,投资少,运营费用低,经济效益好;
8、能源消耗单一,能效比高,能耗低,属节能型产品;
9、系统结构简单,安装维护方便,使用寿命长。
图1为本发明结构原理图;
图2为电子空调机结构示意图;
图3为高效电温差制冷和制热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4为电子空调机电路原理图;
图5为室外热交换装置实施例1结构示意图;
图6为室外热交换装置实施例2结构示意图;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参见图1、图2、图5、图6,本发明具有多个电子制冷制热器1、一个集中的室外热交换装置2、循环水泵3、供、回水管路4、5,多个电子制冷制热器1分别安装在各用户室内,供水管路4中串联循环水泵3,供、回水管路4、5两端分别与电子制冷制热器和室外热交换装置2连接连通,室内的电子制冷制热器1为电子空调机,电子空调机包括有高效电温差制冷和制热组件6、左、右水箱7、8、左、右水箱进、出水管9、10、11、12、左、右水箱输出泵13、14、室内热交换器15、离心风扇16,左、右水箱7、8分别紧密安装连接在高效电温差制冷和制热组件6的两边,右水箱8通过右水箱进出水管11、12及右水箱输出泵14与室内热交换器15连接连通,室内热交换器15的一侧安装有离心风扇16,室外热交换装置2采用室外热交换器24及进、出水管25、26、水泵27、轴流风机28结构或内、外水池29、30及进、出水管31、32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孙根天;曹知光;唐建国,未经孙根天;曹知光;唐建国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911539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涉及氮元素化学反应的催化剂和其应用
- 下一篇:优化功率控制的设备和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