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镧镨铈混合稀土金属及其生产工艺无效
| 申请号: | 99115002.3 | 申请日: | 1999-07-12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1158C | 公开(公告)日: | 2002-09-18 |
| 发明(设计)人: | 唐定骧;王成辉;刘泽正;辛川 | 申请(专利权)人: | 唐定骧;王成辉;刘泽正;辛川 |
| 主分类号: | C22C28/00 | 分类号: | C22C28/00;C25C3/36 |
| 代理公司: | 成都立信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游兰 |
| 地址: | 610041 四川省成都***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镧镨铈 混合 稀土金属 及其 生产工艺 | ||
本发明涉及稀土金属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镧镨铈混合稀土金属及其生产工艺。
稀土金属分为两大类,其一是混合稀土金属,其二是单一稀土金属。混合稀土金属的生产我国几乎全部采用稀土氯化物电解法,普通混合稀土金属一般以原矿稀土配分的氯化稀土作原料,采用熔盐电解法,电解质组成为KCI-RECI3,以石墨做阳极,钼棒或钨棒做阴极,对于1000A的电解槽采用石墨坩埚兼作阳极,瓷坩埚作金属接受器,电解温度一般为870~920℃,电流效率为40~50%,直收率为80~85%。而随着稀土金属应用领域的发展,氧化钕和氧化铈的消费市埸不断扩大,需求量急剧增长,它们的价格比普通的混合稀土高得多,已成为稀土氧化物的主导产品,而提钕、提铈后剩下的大量镧镨铈混合稀土成为钕、铈生产中的副产物,大量堆积的这种“下脚料”,已成为严重影响稀土产业平衡发展的制约因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钕、铈生产中的副产物,即提钕、提铈后的剩下的大量镧镨铈混合氯化稀土为原料,生产性能优良的镧镨铈混合稀土金属及其生产工艺。
本发明镧镨铈混合稀土金属中按重量%计,混合稀土金属的总量为99~99.5,杂质总量为0.5~1,其稀土配分为:
镧 78~86%
镨 4~12%
铈 5~15%
钕 0.01<1%其中,杂质成分包括铁、硅、碳、硫和磷。
本发明镧镨铈混合稀土金属的生产工艺采用熔盐电解法,电解液是REC13-KCl混合熔盐,其中,原料REC13是提钕、提铈、分除Sm、Eu、Gd后的含水镧镨铈混合氯化稀土,水分含量小于28%,化学成分按重量%表示如下:
REO ≥46
NH4CI 3~5
SO42- <0.03
PO43- <0.01
Fe2O3 <0.07REO中稀土配分是:
La2O3/REO 78~86
CeO2/REO 5~15
Pr6O11/REO 9~12
Nd2O3/REO <1
Sm2O3/REO <0.03其生产过程是,因氯化稀土易吸潮,电解加料时易喷溅和造渣,宜将原料在湿度小于45%的环境下粉碎至粒度小于3mm,并于此湿度环境条件下保存,然后果用传统的熔盐电解方式进行电解,以石墨坩埚盛电解液兼作阳极,钨棒作阴极,电解液为RECI3∶KCI=60~68∶32~40,即控制电解液中REO浓度为21~25%,调整电解过程中电解电压为10~18V,电流1000~1100A,电解温度900~940℃,并随时清理阴极,在直流电埸的作用下,RE3+在阴极得电子还原成稀土金属,汇集于阴极下端的瓷皿中,电解后取出瓷皿,将电解产品铸锭、包装得成品镧镨铈混合稀土金属,炉渣和氯气采用传统方式回收。电解一般采用多组单槽串联。本生产工艺的经济技术指标如表1所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唐定骧;王成辉;刘泽正;辛川,未经唐定骧;王成辉;刘泽正;辛川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911500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密闭型压缩机
- 下一篇:具有用于冷空气扩散装置的空气导件的冰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