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中文字母字组字技术无效
| 申请号: | 99114284.5 | 申请日: | 1999-06-28 |
| 公开(公告)号: | CN1274108A | 公开(公告)日: | 2000-11-22 |
| 发明(设计)人: | 周海筹;唐秀昌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彦红 |
| 主分类号: | G06F3/023 | 分类号: | G06F3/023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10017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中文 字母 字组字 技术 | ||
“中文字母字组字技术”是专门为“单字节汉字电脑”而发明的汉字组字新技术。这种组字技术的应用,使得中国汉字的庞大信息量能压缩减少到只有256个中文字母字的信息量,从而保证了尖端单字汉字电脑的顺利诞生,并对汉字在计算机的深层次应用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要了解中文字母字组字技术,必须首先了解双字节汉字字库的生成技术。目前,汉字字库的生成技术有两种流派。一种流派认为:由偏旁部首组成的字呆板,不美观,因而必须使用人工画字的方法来保证每套字的风格。另一种流派则认为,人工画字花费的时间太多,而且字型的随意性太大,一次性差,不规范。在实际的造字实践中,设计者一定要按某些规律以汉字的距离参数来完成字型的设计。字型设计者遵循这些规律和数据,就可以用计算机进行计算,这样,生产出来的字型必然优于人工画出来的字。我们根据这一造字技术,用计算机计算一套中文字母字的相关距离参数、尺寸大小参数(简体、 繁体各一套),然后根据不同的字体、字型的风格,用计算机调整数据库的各个字的参数来制成新的中文字母字的数据库。这样,可以大大节省制作一套新字体所需的时间。如要制作一套国标GB-2312(80)字符集的6763个汉字的简体字,原来需要造6763个汉字,现在只造256中文字母字就可以了,组字拼字由计算机自动完成,这样就能节省十几倍的时间。
其次要了解POSTSCRIPT中文字库的生成原理。POSTSCRIPT页描述语言是美国ADOBE公司在1986年研究开发的。全世界生产打印设备、激光打印设备、图形描述设计软件、排版软件等都使用该语言来设计软件包和打印程序。POSTSCRIPT中文字库是采用该语言来描述汉字的边缘或轮廓。在该字库出现之前,中国北大方正的王选先生发明了用矢量来描述字的轮廓,用矢量来逼近字的轮廓边缘部分,这种字库称之为“矢量字库”。在这之前,上海印刷技术研究所采用BITMAP字库,也就是“点阵字库”。该字库最大点阵做到1024×1024,所占的信息量大,北大方正的“矢量字库”,用矢量来描述,大大提高了字的质量,减少了字库的信息量。
POSTSCRIPT中文字库的曲线部分是采用贝氏函数二次方程式来描述字轮廓的曲线部分,其基本原理如附图3所示:图示的一段曲线,A点是起始点,B点是终点。在二维座标上知道A(X1、Y1)、B(X2、Y2)、C(X3、Y3)、D(X4、Y4)这四点的位置就可以通过贝氏函数二次近似方程式来计算该曲线的轨迹。
用这种方法来描述字的位置就可以通过贝氏函数二次近似方程式来计算该字的轨迹。用这种方法来描述字的轮廓,大大提高了汉字的质量和精度。通过这样处理的字无限放大后不会出现任何拐点和失真,比“矢量字库”的字的精度提高了六倍以上。目前尖端单字节汉字电脑的字库,全部采用POSTSCRIPT页描述字的轮廓,用贝氏函数二次近似方程式来描述字的轮廓曲线,因此,大大提高了字库的质量和精度。
第三要了解中文字母字字库的生成原理和过程。大家知道,英文字母由是由A、B、C、D等26个字母通过输入计算机,便可组成成千上万个单词。中国汉字数量超过英文字母几百倍,要把它们全部放入计算内存,象英文字母一样的地输入和处理,不减少汉字的信息量是不可能完成的。尖端单字节汉字输入系统,采用中文字母字输入的方法,把汉字的信息量减少到只有256个中文字母字的信息量,形成与英文字母一样的一个单字节字库,放到系统的软件中,供计算机输入、输出调用。经过深入的探索,科学的论证,我们认为是非常可行的。于是我们大胆地采用了这一新颖的汉字字库的生成技术。为计算机自动组拼汉字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保障,使汉字在电脑的深层次应用以及汉字输入与英文字母的输入达到真正的统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彦红,未经张彦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911428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滚圈尖插土下送种法播种耧
- 下一篇:倍半萜化合物作为乙酰胆碱酯酶复活剂的应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