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低聚果糖口服补液盐无效
申请号: | 99113313.7 | 申请日: | 1999-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581C | 公开(公告)日: | 2002-06-26 |
发明(设计)人: | 汪琪;冯铁娟;程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汪琪;冯铁娟 |
主分类号: | A61K33/14 | 分类号: | A61K33/14;A61P3/12;//;3314;3119;3170) |
代理公司: | 黑龙江省松花江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岳泉清 |
地址: | 150056 黑龙江***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果糖 口服 补液 | ||
本发明是涉及应用于医疗口服补液用品。
目前,国际上应用的口服补液盐,已在我国医疗上试用,可治疗婴幼儿腹泻。这种口服补液盐的配方是配制1000毫升需要氯化钠3.5克、氯化钾1.5克、碳酸氢钠2.5克、葡萄糖20克。其中含有钠离子90毫当量/升、氯离子80毫当量/升、钾离子20毫当量/升,其渗透分子为2/3。该口服补液盐在治疗小儿腹泻引起脱水症中疗效较好,可以纠正脱水及电解紊乱。传统的口服补液盐无止泻作用。新生儿和婴幼儿肾功能不完善,而且常见的轮状病毒腹泻大便钠含量低,补钠高,容易引起高钠血症。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低聚果糖口服补液盐,采用低聚果糖代替葡萄糖,同时调整了电解质浓度。本品减少了糖和氯化钠的含量,属低渗液体,特别适用小儿。
本发明是根据现应用的口服补液盐的配方,提出低聚果糖口服补液盐,包括:氯化钠(NaCl)、枸椽酸钠(C6H5Na3O72H2O)、氯化钾(KCl)、低聚果糖[C6H12O6]n,其特征在于:配制1000毫升口服补液盐的成分和含量:氯化钠1.5-3.5g、枸椽酸钠1.5-4g、氯化钾0.5-2.5g、低聚果糖0.1-60g,配制成低聚果糖口服补液盐。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有下述优点:本发明经100多例临床应用,并对脱水家兔进行了实验,其效果如下所述:
1、有微生态调节作用,该发明中的低聚果糖代替了原口服液中的葡萄糖。低聚果糖是在蔗糖分子的果糖残基上通过糖苷键又结合了几个果糖,平均分子量约为400。人体的消化酶不能裂解低聚果糖的化学键,它不能被人体胃肠道消化吸收,而可被肠道的双岐杆菌和乳酸杆菌等吸收利用,因此又称为双岐因子,它通过对肠道有益菌的增殖而抑制致病菌的生长,减少了毒素的生成,是一种益生元类微生态调节剂。2、该发明是属低渗透压液体,该发明中减少了钠和糖的含量,与标准口服补液盐有所不同,标准口服补液盐的渗透压与血浆280-320mmol/L相似,而低聚果糖口服补液盐与肠内粪便的渗透压(266±2mmol/L)相近,与血浆比较实属低渗液体。低渗口服补液盐有利于暂时糖吸收不良的腹泻者,且可避免渗透性腹泻和无症状高钠血症的发生。3、以枸椽酸钠代替了原碳酸氢钠,使其口感有所改善,又便于存贮。4、口腔中的细菌也不能利用低聚果糖,无致龋齿作用。5、因低聚果糖不能被人体胃肠道消化吸收,故糖尿病患者也可服用。6、可加糖、加米粉、加热,或与其它益生素同服,也可伍用抗生素。7、安全有效、简便易行,易于推广应用。
低聚果糖口服补液盐对家兔脱水的纠正及对其血糖、电解质的影响进行实验报告如下:
材料和方法
实验对象:取哈白兔18只,雌雄不限,体重1000-2000g,随机分成二组;低聚果糖口服补液盐的组成:氯化钠2.6g、氯化钾1.5g、枸椽酸钠2.9g、低聚果糖40g。
实验方法:第一组10只于实验前2小时给予速尿20mg/kg腹腔注射;第二组8只于实验前4小时胃管给予硫酸镁溶液1.2g/kg;二组家兔晨起均禁食水。将低聚果糖口服补液盐溶于1000ml蒸馏水中待用。第一组胃管给予低聚果糖口服补液盐前后2小时分别于耳缘静脉采血1m测红细胞压积和血糖。测红细胞压积仪器为AC920,测血糖仪器为BT224,方法:葡萄糖氧化酶法。第二组胃管给予低聚果糖口服补液盐前后2小时分别采股静脉血3ml测血钠、氯、钾离子,仪器为980离子分析仪,方法:离子选择电极法。低聚果糖口服补液盐用量80ml/kg,口腔胃管给予。
统计学处理方法:统计学处理用t检验。
结果:见表1、表2。
红细胞压积:服用FOS-ORS液前平均为40.04%,SD1=1.66,服后平均值为36.3%,SD2=2.98,T=3.47,P<0.01,差别有非常显著性。
血糖:服低聚果糖口服补液盐前平均值为5.8,SD1=2.72,服后平均值为4.74,SD2=1.17,T=1.18,P>0.05,差别无显著性。
血钠、氯、钾离子:经统计学处理后T值分别为-0.40、1.27、2.48,P值均>0.05,差别无显著性。
表1家兔服用低聚果糖口服补液盐液吸收实验血液化验结果(第一组)
红细胞压积(%) 血糖(mmol/L)测定项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汪琪;冯铁娟,未经汪琪;冯铁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911331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