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治疗痤疮的中药制剂无效
| 申请号: | 99112947.4 | 申请日: | 1999-05-1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75384C | 公开(公告)日: | 2001-11-28 |
| 发明(设计)人: | 张广政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广政 |
| 主分类号: | A61K35/78 | 分类号: | A61K35/78;A61K35/56;A61P17/10 |
| 代理公司: | 吉林省专利服务中心 | 代理人: | 陈宏伟 |
| 地址: | 138001***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治疗 痤疮 中药 制剂 | ||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草药制剂,确切地说是公开了一种治疗痤疮的中药制剂,属于中医药技术领域。
目前,治疗痤疮的药物有各种各样,而多以外用药品为主,如痤疮膏、粉刺灵等,用于面部搽抹,其作用是减少局部油脂分泌,消除毛囊炎症,治标而不治本,患者必须长期使用,才能保持治疗效果。
本发明的目的是公开一种主治痤疮、湿疹、皮肤搔痒症、脂溢性皮炎等病症、疗效好、标本兼治的中药制剂。
针对本发明的目的,具体解决方案如下:根据我国的中医学对痤疮的发病机理、药理药性及治标治本原则,从中医药宝库中筛选出清热凉血行郁,辅以消除炎症,疏通经络血脉,改善局部血液循环,逐淤生新皮损消退的中草药,科学组方,其特征在于是由下列药物按重量份数比组成:
丹参9~25 生地9~15 银花9~25 黄芩9~15 连翘6~20
当归10~25 甘草5~15 黄连9~13 川贝母5~25 山甲5~10
川芎9~15
将上述药物分别粉碎成细粉过筛,按所述比例混拌均匀,水泛为丸,干燥既得本发明。
本发明为朱红色的水丸,除去包皮后显棕褐色,味微苦。
本发明的积极效果在于:丹参、生地、甘草具有清热解毒、凉血祛淤、补肾之功效,还具有调整内分泌抗雄性激素作用,银花、连翘、黄芩、川弓、当归皆有广谱抗菌作用,清除痤疮的致病因子,对治疗痤疮棒状杆菌继发感染都有积极作用。经3万6千多例临床试验,治愈率为88.6%,好转率为11.4%,总有效率为100%。
服用方法:内服,每次6克,每日2次,三十天为一个疗程。
本发明对过敏性皮炎、湿疹、皮肤搔痒症、脂溢性皮炎、手足股癣、扁平疣等病症均有治疗效果。
下面结合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实施例1
取丹参9g、生地10g、银花9g、黄芩9g、连翘8g、当归10g、甘草9g、黄连10g、川贝母12g、山甲6g、川芎9g、去除杂质,分别粉碎成细粉,放在一起混合均匀,水泛为丸,干燥处理,每丸重0.3克,相当于原药0.25克。
实施例2
按下述配比称取药物(千克):丹参15、生地15、银花14、黄芩12、连翘15、当归16、甘草9、黄连13、川贝母15、山甲8、川芎12,分别粉碎成细粉,混合均匀,水泛为丸,每丸重0.3克,相当于原药0.25克。
实施例3
取丹参25g、生地20g、银花25g、黄芩15g、连翘18g、当归25g、甘草12g、黄连13g、川贝母20g、山甲8g、川芎15g,去除杂质,分别粉碎成细粉,将其它药物按所述比例混合均匀,水泛为丸,可以再用朱砂粉包衣,干燥后包装,每丸重0.3克,相当于原药0.25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广政,未经张广政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911294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