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小型摩托车型车辆的车身罩安装构造无效
| 申请号: | 99110433.1 | 申请日: | 1999-07-12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117C | 公开(公告)日: | 2002-09-04 |
| 发明(设计)人: | 杉谷启安;渡边成司;石川明子 | 申请(专利权)人: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B62J9/00 | 分类号: | B62J9/00 |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陈健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小型 摩托 车型 车辆 车身 安装 构造 | ||
本发明涉及小型摩托车型车辆的车身后部的车身罩安装构造。
具有收纳箱的小型摩托车型车辆已为公知,如日本专利实公平3-43911号。在这样的车辆中,将包含有收纳箱的车身后部的周围以车身罩覆盖起来;同时,该车身罩的上端部因末端处理关系而重合于形成于收纳箱开口部周围的凸缘部下方。
但是,上述构造,在维护等的情况下,如要取下车身罩,首先必须从支承着收纳箱的车身构架上取下,作业量增大。因此,本申请发明的目的即在于提供这样的车身罩安装构造:维护时可简单取下,而且难以无意地被取下。
为解决上述课题,本申请发明的小型摩托车型车辆的车身罩安装构造,是在设于前轮与后轮间的低地板式台面的后方设置向上方开口的收纳箱,由车座可自由开关其开口部的小型摩托车型车辆的车身罩安装构造,其特征在于,在收纳箱的上端部由车座覆盖的部分上搭乘、安装着车身罩的上端部,在车座覆盖着该安装部。这时,可将上述收纳箱与车身罩的安装也可做成由凹凸部沿上下方向进行结合的安装形式。
由于在收纳箱的上端部由座覆盖的部分上搭乘、安装车身罩的上端部,通过打开车座,不需从车身构架取下收纳箱,即可取下车身罩。另外,在关闭座的情况下,只要不打开车座,就不能取下车身罩,而且,由于在一般市售的这种车辆上,设有座锁,所以车座也不会无意被打开。
因此,可以得到在维护时容易取下车身罩,可提高维护性能,而在不想取下时,则难于简单取下的车身罩安装构造。
另外,如将收纳箱与车身罩的安装做成凹凸部沿上下方向的结合,侧仅由将车身罩沿上下方向错动,即可简单进行装拆。
图1是本实施例的小型摩托车型车辆的整体侧视图;图2是车身罩类等的分解图;图3是车身后部的车身罩侧视图;图4是收纳箱与后挡泥板俯视图;图5是图4的5-5剖面图;图6是收纳箱的立体图;图7是表示车座承接架罩(シ-トキャッチカバ-)安装状态的要部平面图;图8是车座承接架安装状态的要部剖面图;图9是图7的9-9剖面图;图10是图3的10-10剖面图;图11是图3的X向视图;图12是图3的12-12剖面图;图13是表示图12的变形例的图,图14是后部收纳构造的其他实施例图。
以下,借附图说明一实施例。图1是本实施例的小型摩托车型车辆的整体侧视图;图2是车身罩类等的分解图;图3是车身后部的车身罩侧视图;图4是收纳箱与后档泥板的俯视图;图5是图4的5-5剖面图;图6是收纳箱立体图;图7是表示车座承接架罩安装状态的要部平面图;图8是车座承接架安装状态要部剖面图;图9是图7的9-9部面图;图10是图3的10-10剖面图;图11是图3的X向视图;图12是图3的12-12剖面图。
首先,由图1来说明小型摩托车型车辆整体的概略构造,图中符号1是前轮,2是头管,3是转向杆,4是手柄,5是从头管2沿车身中心向斜下方地向后方延伸的主构架,6是左右一对设置的后构架,7是摇摆式动力部件,8是后轮,9是后缓冲器,10是可收纳头盔等的大容积收纳箱,11是车座,12是把手,13是后挡泥板。
由主构架5与后部构架6构成的车身构架,从主构架5的后部直到后部构架6的前部的部分形成鞍部,在该部分上设置有低地板式台面14;同时,在其下方,由后部构架6支承着燃料箱15。
低地板式台面14的后方是车身后部,该部分的车身罩,也如图2所示,它具有:设在车座11的下方的、覆盖着收纳箱10的上部的车座下罩16;覆盖收纳箱10前方的前部罩17;覆盖车身左侧的左后部罩18;覆盖车身右侧的右后部罩19;中央罩20。
图2中的符号21是前罩;22是左右前挡泥板罩;23是护腿板;24是手柄罩;25是台面下罩。
下边,说明车身后部的收纳构造。如图3所示,收纳箱10由座11与各车身罩(16,17,18,19,20)覆盖着,收纳箱10的形状,在图4~图6中表示得最为清楚。
图4示出了将后挡泥板13一体装于去除了车座承接架和车座承接架罩的收纳箱10上的状态;图5示出了它们在后部构架6上安装的情况。
如前述各图所示,收纳箱10一体设置着向上方开口的本体部30、和从该本体部30后部向后方延长的后方延长部31;而后方延长部31由向上方开口的前部32与在其后方向下方开口的后部33所构成;后部33的开口部在其下方由后挡泥板13的前部34覆盖着。
由后部33与后挡泥板13的前部34所围成的空间形成了辅机收纳空间35。在这里,收纳了作为辅机一侧的油箱36。在油箱36的前部形成的给油口37,向形成于前部32的后部侧方的开口部38的上方突出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未经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911043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