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因特网传真机和控制用该传真机的因特网传真通信的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99102441.9 | 申请日: | 1999-02-26 | 
| 公开(公告)号: | CN1232341A | 公开(公告)日: | 1999-10-20 | 
| 发明(设计)人: | 前田彻 | 申请(专利权)人: | 佳能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H04N1/00 | 分类号: | H04N1/00;H04N1/32;H04M11/00;H04L12/66 |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罗亚川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因特网 传真机 控制 传真 通信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通过一个电话网用一个传真实施发送和接收以及通过因特网用因特网传真发送和接收图像的因特网传真机。
近来,通过一个电话网用一个G3传真实施发送和接收以及用一个连接到一个LAN(局域网)从而不需支付通信费的因特网传真(以后也称为一个因特网FAX)系统发送和接收一个带有一个图像文件的报文已经成为可能。
遗憾的是,常规的系统有它的诸多限制,例如,(1)当G3传真通信时无法知道一位通信伙伴是否有一个因特网FAX功能,和(2)当G3传真通信时无法知道一位通信伙伴的因特网地址。例如,甚至当一位通信伙伴有因特网FAX功能时,系统也不能通过连接到一个LAN从G3传真模式切换到一个不需支付通信费的因特网FAX模式。又,只有当一位操作员指定模式切换并设置一个因特网地址时才能对诸模式进行切换。
为了解决上述的诸常规的问题我们已经创造出本发明,并将提供这样一台因特网FAX设备作为本发明的目的,该因特网FAX设备有一个G3传真功能和一个因特网FAX功能,并能够(1)在一个G3传真模式中检测一位通信伙伴是否有因特网FAX功能和(2)在G3传真模式中与一位通信伙伴交换诸因特网地址,和在接收到因特网地址后,通过连接到一个LAN和切换到一个在通信中间或在以后对目的地的发送中不需支付通信费的因特网FAX模式和同一个目的地进行通信,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台因特网FAX设备,该设备有一个G3传真功能和一个因特网FAX功能,并能够在一个G3传真模式中接收一个因特网地址和对接收到因特网地址进行管理。
为了达到上述的目的,本发明的一台因特网传真机的特征是它包括目的地数据存储装置,该装置用于存储至少包含存在/不存在一个因特网传真功能的目的地数据和每个发送目的地的因特网地址,第一个发送/接收装置,该装置用于通过一个因特网传真发送/接收功能发送和接收一个图像,第二个发送/接收装置,该收装置用于通过一个普通的传真发送/接收功能发送和接收一个图像,因特网功能通知装置,该装置用于当第二个发送/接收装置正在实施普通的传真接收时发送因特网传真机的一个因特网传真功能和因特网地址,和因特网功能检测装置,该装置用于当第二个发送/接收装置正在实施普通的传真发送时对一台对方的因特网传真机的一个因特网传真功能和因特网地址进行检测,并将它们记录在目的地数据存储装置中的相应的目的地数据中,其中当在目的地数据存储装置中的相应的目的地数据中记录了对方的因特网传真机的因特网传真功能和因特网地址后,向对方的因特网传真机实施发送时,第一个发送/接收装置用在目的地数据中的因特网地址和对方的因特网传真机进行通信。
本发明的一台因特网传真机的特征是它包括目的地数据存储装置,该装置用于存储至少包含存在/不存在一个因特网传真功能的目的地数据和每个发送目的地的因特网地址,第一个发送/接收装置,该装置用于通过一个因特网传真发送/接收功能发送和接收一个图像,第二个发送/接收装置,该收装置用于通过一个普通的传真发送/接收功能发送和接收一个图像,因特网功能检测装置,该装置用于当第二个发送/接收装置正在实施普通的传真发送时对一台对方的因特网传真机的一个因特网传真功能和因特网地址进行检测,并将它们记录在目的地数据存储装置中的相应的目的地数据中,其中当在目的地数据存储装置中的相应的目的地数据中记录了对方的因特网传真机的因特网传真功能和因特网地址后,向对方的因特网传真机实施发送时,第一个发送/接收装置用在目的地数据中的因特网地址和对方的因特网传真机进行通信。
本发明的一台因特网传真机的特征是它包括第一个发送/接收装置,该装置用于通过一个因特网传真发送/接收功能发送和接收一个图像,第二个发送/接收装置,该收装置用于通过一个普通的传真发送/接收功能发送和接收一个图像,一个因特网功能通知装置,该装置用于当第二个发送/接收装置正在实施普通的传真接收时发送因特网传真机的一个因特网传真功能和因特网地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佳能株式会社,未经佳能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910244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柔性微孔材料、组合物及其制法
- 下一篇:红外线探测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