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两轮车的侧支架无效
| 申请号: | 99101349.2 | 申请日: | 1999-01-22 |
| 公开(公告)号: | CN1076684C | 公开(公告)日: | 2001-12-26 |
| 发明(设计)人: | 中西丰 | 申请(专利权)人: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B62H1/02 | 分类号: | B62H1/02 |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马江立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两轮车 支架 | ||
本发明涉及小型摩托车、摩托车等两轮车的侧支架,它具有支架杆部、平板状的接地部和操作腕。上述支架杆部可在向车体外侧的下方突出的使用位置和向车体后方倒伏的收放位置来回转动地枢支在车体上;上述接地部连接在支架杆部的前端,可在其使用位置上接触地面;上述操作腕突设于支架杆部的外侧面,通过使用者用脚进行操作可使支架杆部在上述各位置来回移动。
这种两轮车的侧支架如特开平5-85458公报所揭示的那样,已为众所周知。
在现有的两轮车的侧支架上,在接地部的外侧端的边缘部施以圆角的弯折加工,但是这种加工非常麻烦,也妨碍降低制造成本。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制造容易、结构简单并且成本低廉的上述两轮车的侧支架。该目的是通过利用操作腕,在接地部的外侧端的边缘部施加圆角来实现的。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两轮车侧支架,具有支架杆部、平板状接地部和操作腕。上述支架杆部可以在向车体外侧下方突出的使用位置和向车后方倒伏的收放位置上来回转动地轴支在车体上;上述的接地部连接在该支架杆部的前端,在其使用位置上可以接触地面,上述操作腕突设于支架杆部的外侧面,通过使用者用脚进行操作而使支架杆部在上述各位置来回移动。其特征在于,利用中间有弯曲部的棒材构成操作腕,将该操作腕的弯曲部朝向支架杆部的外侧方向,将其一端固定在支架杆部的外侧面,同时将其另一端以覆盖的形式焊接在接地部的外侧端部的边缘,形成截面呈圆形的保护部。
根据上述特征,因为利用操作腕的上述另一端部在接地部的外侧端部边缘施加圆角,所以不会增加零件数目,并且该另一端部与接地部的焊接也容易进行。
图1是带有本发明的侧支架的摩托车的侧视图。图2是图1所示摩托车的后视图,图3是上述侧支架的侧视图。图4是上述侧支架的后视图。图5是图3的箭头5方向的视图。
下面根据附图所示的本发明的实施例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形态。
图1是安装有侧支架的摩托车的侧视图。图2是图1所示摩托车的后视图。图3是上述侧支架的侧视图。图4是上述侧支架的后视图。图5是图3的箭头5方向的视图。
首先,在图1及图2中,在摩托车1的车体2的下部形成下端向左侧方倾斜的支架托架3,侧支架5利用枢轴4安装在该支架托架3上。该侧支架5可在向车体2的左侧并向下方突出的使用位置A和向车体2的后方倒伏的收放位置B的2个位置之间绕枢轴4来回转动,为将其保持在上述A、B位置上,在侧支架5与支架托架3之间连接有由拉伸螺旋弹簧构成的肘节弹簧6。即,肘节弹簧6,其拉力作用线6a在侧支架5的使用位置A上时从枢轴4的中心向前方移动,对侧支架赋能使其保持在使用位置A上;在收放位置B上时从枢轴4的中心向后方移动,对侧支架赋以势能使其保持在收放位置B上。
另外,侧支架5的上述各位置A、B靠支架托架3得以规定。
如图3至图5所示,侧支架5以由钢管构成的支架杆部10为主体,在其端部焊接有自由转动地支撑在上述枢轴4上的U字形状的支座11,其另一端部被压成偏平形状同时向杆部10的外侧方向弯曲,构成平板状的接地部12。支架杆部10具有将长轴朝向车体左右方向的长圆形截面,沿左右方向具有大的挠曲刚性。
在支架杆部10的内侧面上焊接有上述肘节弹簧6的连接用短轴13,从其外侧面到接地部12固定有操作腕14。
操作腕14由金属制圆棒所构成,在其中间形成带有圆角的弯成V字形状的弯曲部14a,并且将其弯曲部14a朝向支架杆部10的外侧方向,操作腕14的一端部14b通过焊接固定在支架杆部10的下部外侧面上。操作腕14的另一端部弯成L字形状形成保护部14c,该保护部14c利用焊接固定在接地部的外侧端的上边缘部,整个覆盖在该上边缘部上。该保护部14c与其材料圆棒一样具有圆形截面。
下面说明该实施例的作用。
使用者骑座在摩托车的车座上时,用其右脚的鞋跟踢下侧支架5的操作腕14,或者用脚尖踢上,可以使侧支架5在使用位置A和收放位置B之间来回转动,当使用者在摩托车1的左侧下车时,利用其右脚的鞋尖踢下操作腕14,或者踢上操作腕14,也可以使侧支架5在使用位置A和收放位置B之间来回转动。当将侧支架5转动到使用位置A时,将摩托车1向左侧倾斜,使平板状的接地部12,以较大的底面接地,这样可稳定地支撑摩托车1。
与上述操作腕14形成一体的保护部14c焊接在接地部12的外侧端部的上边缘并覆盖其全部,所以使用者的鞋可以利用该保护部14c而避免接触到接地部12的上边缘的棱角。
与保护部14c形成一体的操作部14不仅不会增加零件数目,而且与接地部12的焊接也变得容易,因此可降低制造成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未经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910134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废热锅炉
- 下一篇:图像信号编码和解码的方法与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