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智能、高速交换矩阵无效
申请号: | 98810094.0 | 申请日: | 1998-08-12 |
公开(公告)号: | CN1351792A | 公开(公告)日: | 2002-05-29 |
发明(设计)人: | 安德鲁·麦克尼·德格斯;迈克尔·保罗·奥弗卡什;威廉·道格拉斯·亚里山大;尤金·哈罗德·克雷夫特 | 申请(专利权)人: | PNI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12/50 | 分类号: | H04L12/50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方挺,余朦 |
地址: | 美国佐***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智能 高速 交换 矩阵 | ||
1.一种用于对以一定功能连接到电信系统内的交换系统的多个通信信道进行交换的方法,包括步骤:
在交换系统在第一通信信道上接收服务请求,该服务请求包括识别电信网络内预定的目的地的目的地识别号码;
向在交换系统内部工作的主机系统提供目的地识别号码;
对提供目的地识别号码进行响应,从主机系统获得第二通信信道的标识,第二通信信道与预定的目的地有关;和
在第二通信信道上路由选择与服务请求有关的数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主机系统包括散列算法和路由选择数据库,散列算法运算产生作为目的地识别号码的函数的数据库关键码,用数据库关键码作为路由选择数据库索引,并且路由选择数据库定义可由该交换系统接收的多个目的地识别号码中的每一个与多个通信信道之间的关系,获得第二通信信道的步骤包括主机系统的步骤:
对目的地识别号码执行散列算法以获得数据库关键码;
利用数据库关键码接入路由选择数据库以获得与目的地识别号码有关的通信信道的查寻组;和
从查寻组选择第二通信信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路由选择数据库进一步定义可由该交换系统接收的该多个目的地识别号码中的至少一个目的地识别号码的替换号码,该替换号码表示分配给预定目的地的实际电话号码,进一步包括步骤:
对提供目的地识别号码作出响应,获得接收的目的地识别号码的替换号码;和
经第二通信信道发射替换号码。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交换系统包括为该多个通信信道的子集服务的接口卡,该多个通信信道包括第一通信信道,接口卡保持路由选择表,并进一步包括步骤:
在路由选择表中存储使该目的地识别号码与通信信道的查寻组相关联的信息;
在通信信道的任何一个子集上在交换系统接收后续服务请求,后续服务请求包括目的地识别号码;
利用目的地识别号码接入路由选择表以获得通信信道的查寻组;和
在从通信信道的查寻组选择的第三通信信道上路由选择与后续服务请求有关的数据。
5.一种在以一定功能连接到交换系统的电信系统的不同部件之间进行交换的交换系统,包括:
第一接口卡和第二接口卡,第一和第二接口卡中的每一个包括存储器装置,第一接口经第一中继线连到电信系统,第二接口卡经第二中继线连到电信系统;
将第一接口卡的存储器装置与第二接口卡的存储器装置电连接的系统总线;和
与第一和第二接口卡电连接的内部主机,该内部主机工作以识别与可由交换系统接收的多个DID号码中的任何一个DID号码有关的可供使用的输出信道;
第一接口卡工作以便:
检测在第一中继线的输入信道上的通信的开始;
从该输入信道提取DID号码,该DID号码识别预定的目的地部件,预定目的地部件通过第二中继线以一定功能连接到第二接口卡;
向内部主机提供DID号码;
对向内部主机提供DID号码进行响应,接收第二中继线可供使用的输出信道的标识,该输出信道与预定的目的地相关联;
从输入信道提取数据;
在第一接口卡的存储器装置中在为输入信道预留的固定存储单元存储提取的数据;
从第一接口卡的存储器装置经系统总线向第二接口卡的存储器装置传送数据;和
第二接口卡工作以便:
从第二接口卡的存储器装置中为第一中继线的输入信道预留的固定存储单元提取在第一中继线的输入信道上接收的数据;
经可供使用的输出信道向预定的目的地发射数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交换系统,其中第二接口卡进一步工作以便:
从第二中继线接收数据;
检测接收的接收数据中嵌入的时钟信号;和
使用检测的时钟信号作为经预留的输出信道发射数据的基础,由此消除第一中继线的输入信道与第二中继线的输出信道间存在的任何偏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PNI技术有限公司,未经PNI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8810094.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凿岩钻头
- 下一篇:弹性伸缩性复合片材的制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