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连续浇注金属带的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98805502.3 | 申请日: | 1998-06-02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900C | 公开(公告)日: | 2002-12-25 |
| 发明(设计)人: | 拉扎尔·斯特雷佐夫 | 申请(专利权)人: | 卡斯特里普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2D11/06 | 分类号: | B22D11/06;B22D11/04;B22D11/18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李晓舒 |
| 地址: | 美国北卡***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连续 浇注 金属 方法 | ||
1.一种连续浇注金属带的方法,其中熔融金属浇注熔池与移动的浇注表面接触,使得金属从熔池凝固到移动的浇注表面,其特征在于,浇注表面由一层附于一热导体上的固体提供,该附层的材料选择使得所述熔融金属在浇注表面的润湿角小于40°,该材料的熔化温度大于金属凝固时浇注表面的温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附层的材料使得熔融金属在浇注表面上的润湿角小于20°。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附层表面的算术平均粗糙度(Ra)小于10微米。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熔融金属为钢水。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钢在浇注表面凝固成单一相固体结构。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附层材料至少部分地为非晶态。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附层材料基本全部为非晶态。
8.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附层材料由两种组分材料的合金构成。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两种组分中的一个为磷。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两种组分中的另一个为镍。
11.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合金大致为共晶合金。
12.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熔融金属大致为共晶结构。
1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热导体为铜或铜合金体。
14.一种连续浇注钢带的方法,其中熔融钢的浇注熔池与移动的浇注表面接触,使得钢从熔池凝固到移动的浇注表面,其特征在于,浇注表面由一层附于一热导体上的固体提供,该附层的材料选择使得所述熔融钢在浇注表面的润湿角小于40°,该材料的熔化温度大于金属凝固时浇注表面的温度,钢在浇注表面凝固成单一相固体结构,该相在带离开浇注表面之前不转变。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的碳当量不大于0.13%重量份,所述单一相结构包括固态奥氏体的枝晶。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钢具有大致的包晶结构。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钢的碳含量约为0.13%重量份。
18.如权利要求14-1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附层材料由两种组分的非晶态合金构成。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两种组分中一个为磷。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附层是含磷约10%的镍-磷合金。
21.如权利要求14-1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热导体为铜或铜合金。
22.如权利要求14-1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移动的浇注表面是这样的表面,即形成辊缝的浇注辊的表面,熔池在辊缝上支承在浇注辊上,带坯以所述单一相固体结构从辊缝向下输送。
23.一种连续浇注金属带的方法,其中熔融金属浇注熔池与移动的浇注表面接触,使得金属从熔池凝固到移动的浇注表面,其特征在于,金属为包晶结构,浇注表面由一层附于一热导体上的固体提供,该附层的材料选择使得所述熔融金属在浇注表面的润湿角小于40°,该材料的熔化温度大于金属凝固时浇注表面的温度,金属在浇注表面凝固成单一相固体结构,该相在带坯离开浇注表面之前不转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卡斯特里普公司,未经卡斯特里普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8805502.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