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带有集成接地总线的多导线电缆连接器无效
| 申请号: | 98803157.4 | 申请日: | 1998-03-05 |
| 公开(公告)号: | CN1249855A | 公开(公告)日: | 2000-04-05 |
| 发明(设计)人: | 阿特·约亨;罗格·D·朗;约翰·A·C·麦卡利斯特 | 申请(专利权)人: | 电路组件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R12/08 | 分类号: | H01R12/08;H01R12/38 |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韩宏 |
| 地址: | 美国加利***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带有 集成 接地 总线 导线 电缆 连接器 | ||
本发明涉及与多导线扁形电缆相连接的连接器,具体涉及一种设计用来连接信号导线和接地导线并在多导线电缆中定义一条接地总线的连接器。
扁形电缆是一类电缆其具有大量相邻放置在同一平面内的导线。一般地,导线封装在一种柔软的绝缘材料中,像乙烯基树脂,该绝缘材料沿着紧密平行分布在扁形电缆中的导线的轮廓而形成。扁形电缆常用于计算机元件的相互连接。扁形电缆用途的一个常见的例子是在个人计算机中将母板与磁盘驱动器相连。而且,扁形电缆常用于将计算机与辅助设备相互连接。
通常,连接器用于将电缆与各种器件相互连接。这些连接器具有多个触点,这些触点设计用来接触扁形电缆中的导线,而且也为结合(mating)连接器或针列提供针连接。一般地,连接器包括多个触点,这些触点具有一个穿过扁形电缆中包围导线的绝缘体并与嵌入的导线接触的绝缘移位端,和一个为结合连接器或针列的针提供连接点的结合端。
典型的连接器通常是矩形的,并且有一个接入扁形电缆的开口,所以连接器占居扁形电缆的宽度。多个触点的绝缘移位端置于连接器内,从而当连接器包围在扁形电缆周围时,绝缘移位端穿过扁形电缆中包围导线的绝缘体并与扁形电缆内的每个导线形成电连接。应该理解触点应被准确地放置在连接器中才能和扁形电缆中对应的导线接触并形成电连接。
现有技术使用的装配应用的典型扁形电缆具有中心相隔为0.050英寸的四十条导线。该电缆中的四十条导线,七条导线专门用作接地导线,剩余的三十三条是数据线或信号导线。这类扁形电缆遵从ANSI×3.279-1996规范。现有技术的扁形电缆的这种结构导致这些扁形电缆具有在扁形电缆上数据传输速率的上限近似为16兆字节/秒。
由于计算机越来越强大,需要增大通过扁形电缆传送数据的速率。这导致了一种新的扁形电缆规范。SFF-8049规范的产生。对应于SFF-8049规范的扁形电缆现在具有中心相隔为0.025(英寸)的八十条导线。因此,新规范下的扁形电缆具有和现有技术扁形电缆相同的总尺寸,或称为形状因子。新规范的扁形电缆保留了现有技术扁形电缆的四十条最初导线,三十三条数据导线和七条导线。这允许因新规范的电缆代替旧规范的扁形电缆而不需要替换连接到扁形电缆上的输入和输出器件。
但是,在新规范中额外增加到扁形电缆中的四十条导线都是接地导线,它们位于原先的四十条导线各个间隔中。所以,在新规范电缆中的原有信号导线被专用接地导线相互分隔开。因此,四十条额外的接地导线形成一个接地总线,它使得新规范扁形电缆能够以较旧规范扁形电缆明显为快的速率传送数据。
但是,新规范扁形电缆的引入增加了将器件与新规范扁形电缆连接工作的复杂度。具体地,构成接地总线的四十条导体必须与扁形电缆的每个终端及在连接到扁形电缆的任意中间长度处接地,以使接地总线有效地发挥作用。目前,要获得此连接,将一个原先设计用来接到原有的四十条导线上的第一个现有技术的连接器稍作调整,使得其在安装到扁形电缆时触点有选择地与原有的信号导线相结合。第二个连接器,在结构上与第一个连接器相似,其构成使得其在安装到扁形电缆上时连到构成接地总线的四十条间隔接地导线上。
尽管使用两个连接器达到了与四十条原有信号导线和四十条增加的导线的充分连接,但使用两个连接器较昂贵而且增加了与扁形电缆内导线不良连接的几率。而且,在各个终端或连接到扁形电缆的中间长度处使用两个连接器,尤其在扁形电缆的周围空间有限的环境中增大了扁形电缆的使用复杂度。
而且,最好在每个连接器处将原有的七条接地的信号导线与接地总线相接。目前,以在第一个连接器的七条接地导线的针连接和第二个连接器的接地触点间串接跳线来实现这一点。但是,这种连接使往新规范扁形电缆上安装连接器复杂了,因为这一般必须在电缆安装完后手工艺完成。因此,需要一种与新规范扁形电缆相连接的连接器,它与原有的四十条信号导线和四十条接地总线导线都连接。该连接器最好具有和用于现有技术的连接器的形状因子相同的形状因子。而且,该连接器的设计应该使得四十条接地导线和七条原有的信号接地导线的连接变得简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电路组件公司,未经电路组件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880315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