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98802396.2 | 申请日: | 1998-11-06 |
| 公开(公告)号: | CN1246930A | 公开(公告)日: | 2000-03-08 |
| 发明(设计)人: | 武内幸久;七泷努;下河夏己;赤尾隆嘉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本碍子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G02B26/08 | 分类号: | G02B26/08;G09F9/30 |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王永刚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显示装置 及其 制造 方法 | ||
1、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导入光的光波导板;致动器基板,相对该光波导板的一个面设置,并且排列有与多个象素对应数量的致动器部分;象素结构,形成在上述致动器基板的各致动器部分上;挡条,形成在上述光波导板和上述致动器基板之间的上述象素结构以外的部分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致动器部分具备:形状保持层;具有形成在该形状保持层上的至少一对电极的动作部分;支撑该动作部分的振动部分;可以振动地支撑该振动部分的固定部分。
3、如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挡条固定在上述光波导板上。
4、如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光波导板和挡条之间设置有间隔形成层。
5、如权利要求1~4的任意1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挡条,形成在各象素结构的四方。
6、如权利要求1~5的任意1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挡条至少具有包围1个象素结构的窗部分。
7、如权利要求1~5的任意1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挡条具有沿着上述象素结构的排列方向延伸,并包围上述象素结构的排列的带状开口。
8、如权利要求1~5的任意1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挡条被形成沿着上述象素结构的排列方向延伸的线状。
9、如权利要求1~8的任意1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挡条和上述致动器基板一体形成。
10、如权利要求1~8的任意1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挡条用沿着上述象素结构的排列方向延伸的金属线部件构成。
11、如权利要求1~10的任意1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象素结构的表面上形成有凹部分。
12、如权利要求1~11的任意1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象素结构的表面上形成有台阶高差。
13、如权利要求1~12的任意1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象素结构的表面是凹形状。
14、一种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具有以下工序:挡条形成工序,在排列有与多个象素对应数量的致动器部分的致动器基板中,在上述致动器部分以外的位置上形成多个挡条;象素形成工序,在上述致动器基板的各致动器部分上形成象素结构;加压工序,至少在上述象素结构未硬化的状态下加压粘贴光波导板之后,至少使上述象素结构硬化。
15、一种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具有以下工序:挡条形成工序,在光波导板中,在与多个象素对应的位置以外的位置上形成多个挡条;象素形成工序,在光波导板中,在与多个象素对应的位置上形成象素结构;加压工序,把排列有与多个象素对应数量的致动器部分的致动器基板粘贴在上述挡条以及象素结构上,在使上述光波导板和致动器基板在相互接近的方向上加压。
16、一种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具有以下工序:挡条形成工序,在排列有与多个象素对应数量的致动器部分的致动器基板中,在上述致动器部分以外的位置上形成多个挡条;象素形成工序,在光波导板中,在与多个象素对应的位置上形成象素结构;加压工序,使上述致动器基板的形成有上述挡条的面和上述光波导板的形成有上述象素结构的面粘合,并使上述光波导板和致动器基板在相互接近的方向上加压。
17、一种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具有以下工序:挡条形成工序,在光波导板中,在与多个象素对应的位置以外的位置上形成多个挡条;象素形成工序,在排列有与多个象素对应数量的致动器部分的致动器基板中,在各致动器部分上形成象素结构;加压工序,使上述致动器基板的形成有上述象素结构的面和上述光波导板的形成有上述挡条的面粘合,并在使上述光波导板和致动器基板在相互接近的方向上加压。
18、一种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具有以下工序:象素形成工序,在排列有与多个象素对应数量的致动器部分,并且在上述致动器部分以外的位置上一体地具有多个挡条的致动器基板的各致动器部分上形成象素结构;加压工序,至少在上述象素结构未硬化的状态下加压粘贴光波导板之后,至少使上述象素结构硬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本碍子株式会社,未经日本碍子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8802396.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旋转泵的改进
- 下一篇:具有自然外观的彩色隐形眼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