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曲面信号取拾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98252080.8 | 申请日: | 1998-12-31 |
| 公开(公告)号: | CN2372719Y | 公开(公告)日: | 2000-04-05 |
| 发明(设计)人: | 石匀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石匀宁 |
| 主分类号: | G06F3/033 | 分类号: | G06F3/033 |
| 代理公司: | 北京金之桥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林建军 |
| 地址: | 台湾省***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曲面 信号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曲面信号取拾装置,特别是一种将曲面信号取拾装置设置在转盘侧边,而栅环设有一道共通部,其余则分别设有多个呈等间距或不等间距的传导部,令碳刷可与其相接触,这样,在制造上可先将碳刷制成同一组件,经定位后再切割,可以降低制造难度,且栅环上所设的共通部与传导部都设置在同一半径上,故能令即使微小的角度转动也能测出,以达到高解析度的效果。
现有的单栅装置,最常见的是应用在机械式鼠标编码器上,如图4所示,它包括一个具有导电性的转盘,在转盘的单面上设有栅环71,该栅环71中间为一绝缘部711,而该栅环71还设有环绕转向轴心且呈条状的传导部712,另外,设有至少三根碳刷81.82和83,这三根碳刷一端连接一个电路板84,另一端是不等长的,分别与栅环71上的传导部712与绝缘部711相接触。这样,当转盘转动时,碳刷81.82和83即会根据所接触的传导部712的位置,输出不同的电压,即输出0或1,以传送到计算机的中央处理单元。
但是,在这种单栅编码器中,其传导部712与绝缘部711位于转盘上不同半径之处,因此,当转动角度很小时,会使三根碳刷81.82和83移动距离有所不同,影响电压的变化,进而无法提高解析度;再者,因三根碳刷81.82和83的长度及位置有所不同,在制造上也会非常麻烦,增加制造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提供高解析度的曲面信号取拾装置,即使是微小的角度转动也能被测出,同时,在本实用新型中因碳刷为同一组件,经定位后再切割,故制造非常方便,仅需制造同一组件即可,无须控制多根碳刷的定位,因此在制造上能更为方便并降低制造成本。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曲面信号取拾装置,它包括有:转盘,该转盘的侧缘设有栅环,该栅环具有一共通部,在栅环上另设有数道呈等间距或不等间距排列的传导部,且每一传导部呈相互交错状,转盘上的共通部与传导部处于同一半径上;至少三根碳刷,该碳刷为同一组件,经定位后再予切割,其一端连接在一个电路板上,以将所接收到的不同电压信号输送出去,而碳刷的另一端则分别与栅环上的共通部及传导部相接触;当转盘转动时,碳刷即会根据所述的呈相互交错状的传导部的变化,输出不同的电压信号。
现结合附图所示的实施例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及功能。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曲面信号取拾装置用于编码器上的2位元相对编码图表;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曲面信号取拾装置用于编码器上的4位元绝对编码图表;
图4是现有的单栅装置用于编码器上的示意图。
符号说明:
10 曲面信号取拾装置 1 转盘 11 转轴
2 栅环 21 共通部 22 传导部 23 传导部
31 碳刷 33 碳刷 33 碳刷
如图1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最佳实施例中,曲面信号取拾装置10应用在编码器上,特别是机械鼠标的编码器上,当然也可应用在微动开关上,其包括有一转盘1,该转盘1上连接有一个转轴11,当鼠标上的滚球滚动时,即会一起带动转轴11转动,而令转盘1也跟着转动,在转盘1的侧缘处则设有栅环2,当然,在本实施例中,因为是应用在编码器上,故设有栅环2,若其应用于其它的装置上,也可在转盘1的侧缘设置图形,该栅环2在其中间处具有一道共通部21,共通部21两侧则设有等间距排列且两侧互呈交错状的传导部22和23。
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应用于编码器上时,其具有2位元相对编码,该2位元相对编码的栅环2的形状如图2所示,中间为共通部(COM),两侧则设有A.B两传导部,以输出不同电压信号,即0.1的信号,在本实用新型中是以2位元相对编码为最佳实施例;再参见图3所示,该编码器也可为4位元绝对编码,其栅环2的形状如图3所示,其是一侧设有共通部(COM),及A.B.C.D等四个传导部。
请再参见图1所示,在本实用新型中设有至少三根碳刷31.32和33,因为是应用在2位元相对编码上,故设有三根碳刷31.32和33,这三根碳刷为等长,其系同一组件,经定位后再予切割,并非单独分离,该碳刷31.32和33一端分别连接在一个电路板34上,以将所接收到的不同电压信号分别输送出去,碳刷31另一端与栅环2上的共通部21相接触,以作为接地,而碳刷32和33的另一端则分别与栅环2两侧的传导部22和23相接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石匀宁,未经石匀宁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825208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防腐涂敷加热固化流平燃气炉
- 下一篇:载流式油纸电容套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