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笔记型电脑荧幕的按压式掀起及扣合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98248921.8 | 申请日: | 1998-11-05 |
| 公开(公告)号: | CN2384250Y | 公开(公告)日: | 2000-06-21 |
| 发明(设计)人: | 陈英湖;林伯安 | 申请(专利权)人: | 仁宝电脑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6F1/00 | 分类号: | G06F1/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曹广生 |
| 地址: | 台湾省台北市松***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笔记 电脑 荧幕 按压 掀起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笔记型电脑萤幕的掀起及扣合装置。
目前,习知的笔记型电脑萤幕与笔记型电脑本体间的扣合方式,系在笔记型电脑萤幕上的左、右位置处各设有一可推移的卡钩、且在笔记型电脑本体处设有一扣合部,而该可推移的卡钩均借一弹簧与笔记型的电脑萤幕的内部壳体相接,借弹簧的弹力提供卡钩与笔记型电脑萤幕间的扣合力量,这种借弹簧的弹力扣合作用方式,在使用者使用时必需先克服弹力,在克服弹力时必须左、右手同时使用,以克服位于左、右位置处的卡钩,因此使用者在操作上不方便。
鉴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笔记型电脑萤幕的按压式掀起及扣合装置,它能用手按压的方式操作笔记型电脑的萤幕轻易掀起。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笔记型电脑萤幕的按压式掀起及扣合装置,包括笔记型电脑萤幕壳体及笔记型电脑本体,其中笔记型电脑萤幕壳体内设有第一枢接部和第二枢接部,其特征是:在笔记型电脑萤幕壳体上设有一按压掀启部,该按压掀启部由一压抵元件及一弹性元件组成,其中压抵元件为一壳体且二侧分别设有枢接轴、该枢接轴与第一枢接部枢接,又压抵元件中间处设有一抵扣杆,该抵扣杆前端缘设有一突出部;弹性元件与第二枢接部枢接,在笔记型电脑本体内设有抵扣部。
所述第一枢接部为一对支架;所述第二枢接部为一对支架;所述压抵元件的抵扣杆设有一扣合凹陷部,且该扣合凹陷部与弹性元件相扣合;所述第一枢接部一侧具有一挡止块。
由于采用上述方案:只需一手按压操作,故操作方便,而且结构也简单。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典型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2本实用新型典型实施例按压掀启部分解图。
图3本实用新型典型实施例按压掀启部组合图。
图4本实用新型典型实施例扣合状态图。
主要图号说明:10按压掀启部、12压抵元件、122抵扣杆、14弹性元件、20抵扣部、200笔记型电脑本体、100笔记型电脑萤幕壳体。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系由一按压掀启部10及一抵扣部20所组成。
如图2所示,按压掀启部10设有一压抵元件12及一弹性元件14,其中,压抵元件12系与笔记型电脑萤幕壳体100内的第一枢接部102枢接,而弹性元件14系与笔记型电脑萤幕壳体100内的第一枢接部102枢接,而弹性元件14系与笔记型电脑萤幕壳体100的第二枢接部104枢接;该压抵元件12系为一壳体且其二侧分别设有一枢接轴120、且在壳体中间处并设有一抵扣杆122,该抵扣杆122的杆体前端缘并设有一突出部1220,该抵扣杆122在突出部1220的另一端并设有一嵌沟1222;弹性元件14则枢设在第二枢接部104。
如图3所示,组合时系分别将压抵元件12枢设在第一枢接部102,将弹性元件14枢设在第二枢接部104,并将抵扣杆122的嵌沟1222与弹性元件14扣抵。
如图1、4所示,抵扣部20系设置在笔记型电脑本体200上的一凹陷结构,该抵扣部20系与压抵元件12的抵扣杆122相对应,当笔记型电脑萤幕盖合在笔记型电脑本体200上时,抵扣杆122即插入抵扣部20内,而突出部1220即因弹性元件14弹力的作用下而与抵扣部20的凹陷结构相结合。
当笔记型电脑萤幕要向笔记型电脑本体200上掀起时,则轻轻扫压该按压掀启部10的压抵元件12,如图3所示,该抵扣杆122与弹性元件14即因受力而位移,令按压掀启部10与抵扣部20脱离,如此即可将笔记型电脑萤幕,从盖合本体200上打开,而弹性元件14与抵扣杆122并再因弹力而恢复原状,不仅组成构件相当简单,并且使用者操作时亦仅需以一手轻轻按压即可操作使用。
再者,如图2所示,第一枢接部102的一侧可设计一挡止块1022,当压抵元件12枢接在第一枢接部102时,借挡止块1022顶住压抵元件12的壳体一端,即可调整压抵元件12与笔记型电脑萤幕壳体100的架置角度,而令按压掀启部10在使用上更加稳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仁宝电脑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仁宝电脑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824892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