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手动双摇杆四柱塞泵驱动的液压起拨道机无效
| 申请号: | 98248531.X | 申请日: | 1998-11-20 |
| 公开(公告)号: | CN2353785Y | 公开(公告)日: | 1999-12-15 |
| 发明(设计)人: | 张洪达;张小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洪达;张小峰 |
| 主分类号: | E01B29/16 | 分类号: | E01B29/16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刘领弟 |
| 地址: | 157000 黑龙江省***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手动 摇杆 柱塞 驱动 液压 起拨道机 | ||
本实用新型属于铁道线路施工用器具,特别是一种手动双摇杆四柱塞泵驱动的液压起拨道机。
机车车辆在线路轨道上运行时,对线路产生垂直及水平方向的作用力,使线路发生位移,从而增加了机车车辆的运行阻力,影响行车速度及行车安全。为恢复线路轨道的正常位置,通常藉助大型养路机械或小型液压起拨道机进行起道、拨道作业,对轨道的垂直及水平位置进行调整。习用的小型液压起拨道机通常为手动单摇杆双柱塞泵液压起拨道机。然而随着铁道事业的发展,重轨线路、高速列车、钢筋混凝土轨枕道岔的出现,使铁道线路的框架重量越来越重。习用的单摇杆双柱塞泵液压起拨道机虽可勉强用于对这种框架重量大的轨道进行起拨道作业,但因其为单摇杆,受最大手把力极限的限制,当提高起拨道力时,其起拨道速度急剧下降,从而大大降低起拨道工作效率,影响重轨线路的养护维修作业。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作业效率高、起拨道力大、操作轻便、结构紧凑、使用性能好的手动双摇杆四柱塞泵驱动的液压起拨道机。
本实用新型包括执行机构、座体、工作缸、油箱、双摇杆四柱塞泵、油路及控制阀。执行机构包括底盘、拨杆及起道轮。座体左侧面下方设有带销孔的凸耳,其右侧面上、下方分别构成油箱座、四个泵体座及缸座。工作缸包括活塞、缸体及缸盖;活塞的一端设有销孔;缸盖设有中心通孔;缸盖固定安装在缸体一端;活塞置于缸体内,并将缸体分成有杆腔及无杆腔。油箱为左侧面开口的中空壳体。双摇杆四柱塞泵包括四个泵体、四个柱塞、摇臂轴、两个摇臂、四根以上连杆及两个摇杆套。油路包括吸油通道、压油通道、回油通道及溢流通道。油路设置在座体上,并令吸油通道进、出口分别设在油箱座及四个泵体座处,压油通道的进、出口分别设在缸座及四个泵体座处,回油通道的进、出口分别设在缸座及油箱座处。控制阀包括吸油和压油通道上的单向阀、回油通道上的回油阀及溢流通道上的溢流阀。
油箱以其开口固定安装在座体的油箱座上,缸体以其另一端固定安装在座体右侧面下方的缸座上,底盘的一端与座体外侧面下方的凸耳枢接,底盘的另一端与拨杆枢接,拨杆的另一端经枢销与活塞的活塞杆枢接,并在枢销上装有起道轮,四个泵体分别以其一端固定安装在座体的泵体座上,四个柱塞分别自泵体一端置于泵体内,摇臂轴转动安装在油箱的前后侧壁上,并延伸出油箱前后侧壁外,两个摇臂固定安装在摇臂轴上,摇臂的两端分别经两根连杆与柱塞外端枢接,两个摇杆套分别固定安装在延伸出油箱前后侧壁外的摇臂轴轴端。
其中:
摇臂轴包括两个半轴;两个半轴分别以其外端转动安装在油箱的前后侧壁的支座上,两个半轴的里端转动安装在中间支座上。
一个半轴里端转动安装中间支座上,另一半轴的里端转动安装在前一半轴的里端。
摇臂中部设有中心通孔,其两端分别设有带销孔的一对凸耳。
油路设有两条压油通道,并令一条压油通道的进、出口分别设在缸座及两个泵体座处;另一条压油通道的进、出口分别设在缸座及另两个泵体座处,并以连接通道经回油阀及溢流阀与回油通道及溢流通道连通。
由于本实用新型包括由底盘、拨杆及起道轮组成的执行机构、右侧面构成油箱座及四个泵体座的座体、由活塞、缸体及缸盖组成的工作缸、油箱、双摇杆四柱塞泵、设置在座体上油路及设在油路中的控制阀;双摇杆四柱塞泵包括四个泵体、四个柱塞、摇臂轴、两个摇臂、四根以上连杆及两个摇杆套;四个泵体安装在座体的泵体座上,四个柱塞置于泵体内,摇臂轴转动安装在油箱的前后侧壁上,两个摇臂固定安装在摇臂轴上,摇臂的两端分别经两根连杆与柱塞枢接,两个摇杆套安装在延伸出油箱前后侧壁外的摇臂轴轴端。作业时,将两根摇杆插装在两个摇杆套内,由两个作业人员分别操作两根摇杆,使摇臂轴带动固定安装在其上的两个摇臂摆动,并经连杆驱动四个柱塞在四个泵体内作往复运动,使四个泵体内腔分别依序经吸油通道自油箱吸油及经压油通道向工作缸压油,不仅提高了起拨道力,而且提高了起拨道速度,作业效率高、起拨道力大、操作轻便、结构紧凑、使用性能好,从而达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正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俯视图。
图3、为图2中A—A剖面图。
图4、为图3中B—O—O—B剖面图。
图5、为图3中C—O—O—C剖面图。
图6、为图3中D—D剖面图。
图7、为图4中E—O—O—E剖面图。
图8、为图7中G—G剖面图。
图9、为图2中F—F剖面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液压系统原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洪达;张小峰,未经张洪达;张小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824853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管式散热器片
- 下一篇:脚踏摩托车引擎汽缸头本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