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人体自重牵引架无效
| 申请号: | 98247206.4 | 申请日: | 1998-12-08 |
| 公开(公告)号: | CN2356707Y | 公开(公告)日: | 2000-01-05 |
| 发明(设计)人: | 姜皇名 | 申请(专利权)人: | 姜皇名 |
| 主分类号: | A63B21/00 | 分类号: | A63B21/00 |
| 代理公司: | 复旦大学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陆飞 |
| 地址: | 2263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人体 自重 牵引 | ||
本实用新型属于健身器材技术领域,是一种利用人体自重进行悬垂锻炼的健身和理疗装置。
人体在通常的自然状态下,脚踏实地,头顶蓝天,身体重量由两足支承,腿、足、腰及相应关节等承受较大负荷,人体骨架处于单向压迫状态。经医学研究表明,如果能适当改变人的常规姿势,例如,手握横杆,双足离地,使人体自然悬垂;又如,双脚悬挂在上,头部在下,使人体处于倒悬垂状态,将有利于放松骨架,增强人体肌肉、韧带,改善血液循环,提高健康水平。另外,有些疾病,例如椎间盘突出症尤其是腰椎间盘突出症等,在初、中期的治疗中,根据患者情况,要作不同程度和不同力度的悬垂,特别是倒悬垂,有利于拉松关节,减轻患处所受的压力,促进康复。因此,人体经常地、适当地进行正悬垂或倒悬垂运动,有利于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对某些疾病具有理疗作用。但是,目前在五花八门的健身器材或运动器材中,没有适合人体进行悬垂(包括正悬垂和倒悬垂)锻炼的安全可靠的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设计一种适合于人体进行悬垂锻炼的安全可靠的健身和理疗装置。
本实用新型设计的健身和理疗装置由地面承力框、支撑架、人体卧悬架、传动机构组成。其中,地面承力框为一矩形框架,与地面接触,用于承载整个器材和人体的重力,并确保重力的重心在框架之内。支撑架以承力框为基础,下端与承力框的两长边固定连接,上端与人体卧悬架中间部由旋转主轴连接,人体卧悬架可绕主轴作不同角度的翻转,人体卧悬架中间为依托架,它由两杠杆作为支架,用皮革或牛津布等包裹作为依托面。该依托架可用于人体躺卧和依靠,即当卧悬架绕主轴旋转时,人体可躺卧或依靠在依托架上。人体卧悬架的下部为一个脚锁架,该脚锁架一方面作为依托架两杠杆的支撑固定件,另一方面作为脚的悬挂件,即当作倒悬垂锻炼时,脚腕可固定在脚锁架上不致滑脱出来。脚锁架固定在依托架的杠杆的下端部,位置可调,即根据人身体的高矮,调节到合适的位置,以确保人体重心位置靠近旋转主轴。卧悬架上部为一根横杆,其两端伸出依托架杠杆,可供手握持。该横杆一方面作为两杠杆一端的支撑固定件,另一方面作为正悬垂锻炼时的单杠用。传动机构设置于人体卧悬架与支撑架的连接部,用于驱动和控制卧悬架绕主轴旋转。其结构如附图所示。由于本装置利用人体自重通过正、倒悬挂牵引达到锻炼和理疗的目的,故称其为人体自重牵引架。
本装置中,矩形地面承力框可用钢管制作,长度一般可为120-140cm,宽度一般可为55-75cm。为了便于移动和定位,框架长边底下一侧设置一对橡胶胎小滚轮,另一侧设置一对平面帖脚,使整个框架水平地吸在地面上,当抬起框架的一侧,利用另一侧的滚轮,可方便地移动装置。框架的管子端口可设橡胶护套,加以保护。
本装置的支撑架可设计为主立架和副立架成人字形支撑的组合体。支撑架的宽度与地面承力框宽度对应,主立架长度一般为140-190cm,副立架长度一般为70-100cm,采用钢管材料制作。主立架两立柱、副立架两立柱的下端以一定距离分别与承力框的两侧边固定,副立架的两立柱固定支撑于主立架两立柱中部,即成“人”字形支撑。
为了适应于不同高度身体的人的锻炼使用,主立架的两根立柱可设计成上、下两个部分,高度伸缩可调,即下部使用较粗管径的管子,上口处设有一个调节镙钉,上部使用较细管径的管子,正好可以直接插入下部管子内,上部管子开有一排调节孔。当调到合适的高度时,将调节镙钉插入对应的调节孔内,即可固定。
本装置的卧悬架宽度与支撑架宽度对应,长度一般可为150-200cm,为了便于调节长度和拆卸,其依托架的两杠杆可设计成2或3段管子插接的形式。为了便于锁定并不致损伤脚腕,其脚锁架可设计成如下结构形式。采用三块同样的直角梯形形状的钢板作为定位板,其底部由两根园钢贯穿固定。两边两块钢板的直角边部分为管状,并设有一个调节镙钉,套在依托架两杠杆下端部,且位置可调节,即在杠杆的该下端部开有数个调节孔,当调到合适位置时,将调节镙钉插入对应调节孔内即固定。中间的直角梯形板两侧分别设置1对或2对脚锁套,两边对称。每个脚锁套分成前后两个部分,两个部分距离可调节。即前边部分由一园钢贯穿,园钢固定于直角梯形板的上侧前边,后边部分也用园钢贯穿,该园钢搁置于直角梯形板中间的锯齿形缝内,前后两园钢之间设置有调节镙钉。前、后两部分脚锁套的内侧形状类似于脚腕外形,用海绵或其他软质材料制作。旋松调节镙钉,脚锁套前后两部分开,脚插入中间,然后拧紧调节镙钉,即将脚腕锁定在脚锁套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姜皇名,未经姜皇名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824720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