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竹餐具无效
| 申请号: | 98242206.7 | 申请日: | 1998-11-04 |
| 公开(公告)号: | CN2346338Y | 公开(公告)日: | 1999-11-03 |
| 发明(设计)人: | 李真实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真实 |
| 主分类号: | A47G19/00 | 分类号: | A47G19/00 |
| 代理公司: | 湖北省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朱必武 |
| 地址: | 430081 湖北省武汉市***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餐具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竹质餐具,特别适合于一次性使用。
目前,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已充分认识到泡沫塑料餐具对人体和环境造成的危害,先后有120多个国家和地区禁止使用塑料包装食品。随着我国环保政策执法力度的增强,各省市都在积极限制“白色污染”,上海、杭州、广州、大连、武汉、重庆等城市已相继立法限制和禁止使用一次性泡沫餐具。根据国内外传媒报道的有关取代泡沫塑料的材料及制品的研究情况,目前正在使用的有纸板制餐具,纸浆模塑餐具,降解塑料餐具,正在开发的有淀粉餐具,植物纤维餐具。至今还没有一种满意的替代品来取代泡沫餐具。纸餐具的替代量只约占3%。主要是成本无法与泡沫塑料餐具相比,推行困难。
据报道,近期有一种冲压拉伸成型的竹餐具,其主要用途也是做一次性餐具使用,但其生产成本依然达0.22元/只,高于泡沫餐具许多,而且因竹质的伸展性限制,所做的碗高度比小,同样口径的碗其高度比泡沫塑料和纸餐具矮得多,与传统碗相比外观差距较大。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竹餐具,特别适合于一次性使用,它除具有强度好,不渗水,耐热烫等性能外,还具有制造简单,成本低廉,外形美观的优点。
一种竹餐具,特别适合于一次性使用,它由侧壁和底拼接而成,其特征在于侧壁有贯穿于侧壁上下沿的拼接缝。
如上所述的竹餐具,其特征在于竹餐具的侧壁最上缘外侧有一个环状的箍。
如上所述的竹餐具,其特征在于侧壁拼接缝的壁内拼接线与壁外拼接线错位排列,拼接面为折面或斜面。
如上所述的竹餐具,其特征在于侧壁拼接缝为2-4条。
如上所述的竹餐具,其特征在于侧壁竹质纹线与拼接缝线有夹角。
如上所述的竹餐具,其特征在于侧壁竹质纹大部分与侧壁上下沿共交。
本实用新型采用拼接结构,与现有一次性竹餐具的制法完全不同,避开了竹质的拉伸难题,使竹制餐具具有与传统餐具一样的形状,而且制造成本可以大幅下降(以快餐碗为例,0.08-0.15元/只)。本产品与其它快餐具相比,外观造型优美,继承了中国传统餐具风格,为顾客所认同,特别是竹质的自然风格及色度为顾客心理所接受。价廉实用,易于制造,能体现出符合环保国策,卫生健康,顺应生活潮流,有益于人类的积极效果,对企业有利,对农民有利,对国家有利。
本实用新型各从属技术特征分别具有下列优良属性和积极效果。
侧壁上的箍,具有以下4个方面的积极效果:1、能有效的克服、消除一般形式上的单层竹制碗出现的应力扩张,不成型的现象,特别是竹质片厚度在0.5-2mm时;2、能克服消除竹碗制成后逐步释放应力所造成的不均衡现象,如不圆等;3、采用一般方法制造的单层材质竹碗,在高温及水的作用下,使用时会出现破裂解体,而因此特征后能使上述现象消除;4、能使竹制单层碗在使用过程中力点得到支撑和均匀扩散,从而使碗具保持整体效果及使用功能。
侧壁的内外拼接线错位排列,可以使拼接时贴接面增大,贴接更为牢固,当拼接面成斜面或折面叠合贴接时,可以使拼接后的侧壁平滑、美观。
侧壁的拼接缝至少有一条,所用的竹片越小(对应的竹子可以越小),拼缝就会越多,从利用竹子和减少拼接缝从而减少工时的平衡考虑,以2-4条拼缝为最佳。
侧壁竹质纹线与拼接缝线有夹角,是为了避开竹纤维间易拉裂缺陷,只要稍有夹角,其抗拉裂力就会成数十倍增大。
侧壁竹质纹线大部分与侧壁上下沿共交,是为了使竹质纹线顺竹片的弯曲面分布,以减弱竹纤维在弯曲时的张力,有利于侧壁成型、定型和抗变形。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碗具的立体图。其中,1侧壁(碗邦),2底,3箍,4侧壁拼接缝,5侧壁与底拼接线。
图2,是图1的正投影图。
图3,是图2的剖视图。
图4,是图2的俯视图。其中,6、7分别为侧壁、底的竹质纹线,2为侧壁竹质纹线与侧壁拼接线的交角。
图5,是图1侧壁1的展开示意图。其中,8内接线,9外接线。
图6,是图5的A向放大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的竹餐具可以是碗、杯、盘等。以碗具为实施例,结合附图1-6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描述。
本实用新型的竹餐具碗可以如图1-6所示,它由碗邦1、底2和箍3组成,碗邦1与底2是拼接的,有拼接线5,碗邦1也是拼接的,有拼接线4,在本实施例中考虑到美观和用料,碗邦1用三块拼接,有三条拼接缝4。箍3位于碗邦上沿的外侧,这样放置比在碗邦1其他位置放置时的受力状态和外观都稍好一些。用无毒的贴接胶贴接碗邦1、底2和箍,形成如图1所示的形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真实,未经李真实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824220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