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板栗脱皮机无效
| 申请号: | 98237952.8 | 申请日: | 1998-06-10 |
| 公开(公告)号: | CN2328194Y | 公开(公告)日: | 1999-07-14 |
| 发明(设计)人: | 王明富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明富 |
| 主分类号: | A23N5/08 | 分类号: | A23N5/08 |
| 代理公司: | 丹东市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徐枫燕 |
| 地址: | 118300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板栗 脱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一种为脱除板栗外皮及其内衣而设计的脱皮装置。
板栗被公认为是营养价值较高的干果品种。但众所周知,板栗皮果是极难剥掉的,尤其是紧紧裹在果仁上的内衣,一般只能人工用刀将其削掉,不仅费时费力、劳动强度大,而且效率板低,对果仁又有较大的伤害,使其更容易变质,严重影响了果仁的存贮和再加工质量。因此,目前亟需开发一种效率高、尤其是不会伤及板栗果仁的板栗脱皮装置。但到目前为此,还没有此类较为成功的机型。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干净地脱除板粟外皮,工作效率高的板栗脱皮机,尤其要提供一种能够同时剥除板栗外度及内衣、并且不伤及果仁的板栗脱皮机。
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板栗脱皮机是以中国发明专利94110345.5名称为“保存板粟的加工处理方法及其加工设备”为前提技术的,首先按该专利所记述的方法对板栗进行脱水处理,使板栗的含水量降至5~10%,然后使用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板栗脱皮机实现板栗的脱皮操作。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板栗脱皮机其技术组成方案的特点包括:该脱皮机由原料进料斗、滚筒机构、出料流道、果皮分离机构及支撑架体和动力电机组成,滚筒键固定安装在动力电机传动的主轴上,进料斗和出料流道分别设置于滚筒的上、下对角侧,滚筒表面上设有统一引向出料流道的斜向滚牙,滚牙间距及滚牙牙高均在2~2.5cm范围内。
通过中国发明专利CN94110345.5所记述的方法处理的板栗因脱水,果皮变得脆硬,果仁缩水而变得较为坚硬,使其与果皮及内衣相脱离,这时,为使用上述板栗脱皮机进行脱皮处理创造了条件。本板栗脱皮机主要是通过滚筒的滚牙,对脱水板栗进行滚动挤压,使其外皮和内衣破碎,然后由果皮分离机构分离果仁与碎皮,达到一次性去除板栗皮的目的。经反复试验证明:当滚牙之间的间距为2~2.5cm的范围时,果仁的破碎率最低,一般不高于5%,工作效率是手工加工的300倍以上,且能够使果仁完整无损,有利于板栗的深加工操作,也大大降低了板栗的加工成本,为板栗食品工业化加工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下面结合附图中的具体实施结构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
图1为本实用新型板栗脱皮机的部分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滚筒20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板栗脱皮机包括有原料进料斗1、滚筒机构2、出料流道3、果皮分离机构4及支撑架体5和滚筒20键固定安装在主轴21上,由动力电机带动主轴21及滚筒20动转,进料斗1和出料流道3一般安装在滚筒20上、下对角线两侧的位置,用于放入板粟和送出处理的果仁与果皮的,果度分离机构4通入出料流道3,由动力电机带动果皮分离机构中的风机40,选择适当功率的电机及风机使传动匹配,能将重量较轻的碎皮通过引风道吹走,剩余的质量较重的果仁由出料斗送出。滚筒20表面上制有由进料斗处斜向引至出料流道处的凸出滚牙,相邻滚牙之间以及滚牙高度均设在2~2.5cm范围中。但实践中发现,这种结构的滚筒引料慢,造成进料斗1处板粟堆积,无法充分发挥液筒的脱皮功率。为此,采用了附图所示的实施例结构,即沿滚筒20轴线由进料斗处至出料流道处止分为三段:引料段23、引料沟24和脱皮段25,引料段23和脱皮段25表面均设有引向出料方向的滚牙7,其中引料段23或脱皮段25的滚牙7均可为长线滚牙与短线滚牙间隔分布,短线滚牙引入引料沟24时与相邻的长线滚牙形成一凹口22,22′。当原料板栗由进料斗1进入滚筒机构2时,滚筒的引料段23将板栗原料导入引料沟24,埋积于引料沟24的板栗在旋转滚筒的滚牙7作用下不断流入脱皮段,其外皮与内衣因相互挤压破碎。最后进入出料流道3。
在本实施例中,引料沟的最佳宽度a为3~4cm。在本实施例中,支撑架体5位于滚筒20处的外壳,其内壁与滚筒滚牙顶的间隙为2~2.5c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明富,未经王明富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823795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