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三弦二胡无效
| 申请号: | 98235984.5 | 申请日: | 1998-06-26 |
| 公开(公告)号: | CN2334079Y | 公开(公告)日: | 1999-08-18 |
| 发明(设计)人: | 曾宪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曾宪勇 |
| 主分类号: | G10D1/00 | 分类号: | G10D1/00 |
| 代理公司: | 武汉市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黄行军 |
| 地址: | 430014 ***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三弦 二胡 | ||
本实用新型涉及改进型二胡,尤其是一种三弦二琴。
传统的二胡间域较窄,普通存在膜面对振动的适应范围过窄的问题。由于传统二胡琴杆穿透琴筒,当膜面振动时被琴杆反射的振动波段与膜面波相聚成驻波而消失,所以它的音量明显偏小,且有噪音。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音域较宽,音量大音色优美的三弦二胡。
针对上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三弦二胡,包括琴筒,琴杆和琴弦,其特殊之处是所述琴弦分别由A调,D调,G调三根弦组成,所述琴杆是以拐臂形式安装在琴筒外壁,在所述琴筒的共鸣腔中部收缩形成椭圆形喉管,该喉管前部朝膜面方向为椭圆锥形腔室,后部朝出音口方向为圆锥形腔室,琴筒的出音口的面积大于膜面的面积。
本实用新型是在传统二胡基础上,增加一根低音G弦,音域增加了五度。特点是保留了二胡的演奏习惯,二胡的技巧,具有二胡音色低音G弦厚实有力,并可拉奏1,3弦及2,3弦的和音,增加了表现手段。尤其是采用喉管前部椭圆形腔室,喉管后部圆锥形腔室,出音口大于膜面的及琴杆装在琴筒外壁的技术方案,使得本实用新型的音量比其它二胡大,且音质纯净,柔和,优美,高把位可以放开力度演奏,灵敏度高,没有狼音及高频噪音。
以下结合附图所示实施例详细描述实用新型。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P向视图。
图3是琴码压力调节器结构示意图
参照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主要由琴杆1,琴筒2,琴弦和琴头3组成。其中琴杆1是以拐臂4的形式通过螺钉5安装在琴筒2外壁上,这样的结构不但可以承受琴弦的张力,而且外表也很美观,并加强了结构的稳定性,克服了走音,松动等缺点;本实用新型琴筒2的共鸣腔中部在离膜面约40mm处收缩成椭圆形喉管6,该喉管6将共鸣腔分成前腔7和后腔8,前腔7是一个椭圆锥形腔室,后腔8是一个圆锥形腔室,出音口9面积大于膜面10面积。这种结构有利于音的放射,使声波能够顺利的扩散出去。本实用新型的琴弦由三根A调,D调,G调弦组成,琴头3制成如意形,保留了传统的韵味,也增加了整体的美感。在琴筒2出音口端的筒壁上开有孔11,这对发音及声音的传播有明显的改善。在琴筒下方的拐臂4上装有一个琴码压力调节器,该琴码压力调节器中有一个支架12通过螺钉固定在拐臂4上,支架12上装有一个能绕轴线旋转的调整螺杆13,移动螺母14与调整杆13相配合,在支架上装有阻止调整螺杆旋转的定位螺钉15,三根琴弦通过挂线板16与移动螺母14相连。琴码压力调节器的使用方法是:通过旋转调整螺杆,可调整移动螺母在调整螺杆上的轴向位置,由于调整螺杆的位置不变,从而可以调整琴码的压力角,以达到克服噪音及平衡音区音量的目地,调完毕后,拧紧定位螺钉即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曾宪勇,未经曾宪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823598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