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可配置不同宽度铲斗的冲切掘孔灌注桩成孔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98235874.1 | 申请日: | 1998-06-04 |
| 公开(公告)号: | CN2333758Y | 公开(公告)日: | 1999-08-18 |
| 发明(设计)人: | 唐伯韬 | 申请(专利权)人: | 唐伯韬 |
| 主分类号: | E02D7/00 | 分类号: | E02D7/00 |
| 代理公司: | 湖北省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朱盛华 |
| 地址: | 430030 湖北省武汉***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配置 不同 宽度 冲切掘孔 灌注 桩成孔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机械类,具体地涉及一种灌注桩前期的掘孔成孔装置。
在软土层上建设高层、超高层房屋、桥梁及地下建筑等,必须先打下牢固的基础,在多种基础工程中,桩基础因桩下得深、侧摩阻力大、土方工程量少、施工不须排除地下水、具有较高的质量优势。
桩基础主要有打、压的预制桩和灌注桩。灌注桩首先是成孔。然后下钢筋笼,灌注混凝土成桩。桩径从1m以下发展到2m以上,深可达50m以上,甚至可嵌入岩层。灌注桩的难点在于成孔。现有的成孔法有钻具钻孔、冲抓锥抓孔、冲击锥冲孔等,都存在阻力大、抵消力量多、效率低、又只能成单一的圆孔,且孔径越大,按截面计算的侧摩阻面则越小,不利于发挥侧摩阻面大的优势。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人设计出《冲切掘孔灌注桩成孔装置》(专利号95202022.X),它由横梁、立柱、冲铲等组成,它虽可冲切出不同形状的孔,效率可提高2--3倍,但因起吊杠的钢缆吊环与铲臂中轴为软连接,在冲铲冲切时,吊环存在摆动的问题;冲铲导向存在困难;铲锤与同等宽度的铲斗连接,不能切掘出大、小不同孔形的孔。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装置存在的问题,旨在提供一种铲锤可配置不同宽度铲斗,能切掘大小形状不同的垂直深孔,可提高桩基质量、切掘效率的冲切掘孔灌注桩成孔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以下述方式实现的,可配置不同宽度铲斗的冲切掘孔灌注桩成孔装置,包括起重梁1、起吊脚手架5,起重梁1由两片槽钢拼接,中间有中缝13,定滑轮3、动滑轮8嵌入中缝13内,动滑轮8安在推拉架10上,卷扬机钢缆绳通过滑轮17、绕过定滑轮3、动滑轮8,向下拴住起吊杠6,起吊杠的杠臂45伸入铲臂36上臂的中缝39中。铲臂36由上、下臂构成,下臂41为双臂,位于上臂两侧,上、下臂连接轴37拴入下臂孔38,上臂侧槽40、起吊杠杠臂45的侧槽46中。铲臂与铲锤22通过连接轴35、孔26连接,铲臂与铲斗通过连接轴42、孔33连接,铲锤与铲斗通过连接轴28、孔27连接,铲锤上部有挂钩19、直槽栓支座20,中部有直槽23、起吊杠卡槽24。铲锤、铲臂与铲斗间的连接轴28、42的长度为铲锤宽度的1-1.5倍,与铲斗宽度相配。铲斗上部焊有衬板31,两侧有挡土板32。铲锤中部有铲臂上臂起落槽25。起吊脚手架两侧安置定位板12,定位板前端有位于成孔中心线的孔49,导向杆9从孔49中向下插入铲臂上臂中缝39。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
图1、2本实用新型结构及工作原理示意图
图3、4铲锤结构正视图、侧视图
图5、6铲臂结构正视图、侧视图
图7、8铲斗结构正视图、侧视图
图9、10起吊杠臂结构正视图、侧视图
图11起重梁结构俯视图
图12冲切掘孔孔形定位俯视图
图13起吊脚手架结构正视图
参照图1、3-10,卷扬机钢缆绳绕过滑轮17、3、8后从起吊杠6下孔44中穿入向上折回后用卡头卡牢,起吊杠杠臂45与上、下臂连接轴37为刚性连接,可直线运动,不左右摆动。起吊杠6与铲臂36间通过侧槽46、与轴37连接,起吊杠臂45可沿连接轴37上下梭动。铲臂与铲斗间的连接轴42、铲锤与铲斗之间的连接轴28外处于中间空处有定位套筒43、29,套筒用螺栓固定,以免连接轴在两边的孔内滑动错位。铲臂、铲锤、铲斗组成冲铲7,总重2吨左右。
铲锤用铸钢浇注而成,正面宽40cm、侧面宽50cm,高150cm,重约1.5吨。铲斗用2cm厚钢板制成。铲斗30的背板与两边的侧板直角焊接,上部加焊一层衬板31。由于铲斗30为加宽的铲斗,其两侧须加挡土板32。本实用新型用一种铲锤,更换不同长度的连接轴28、42,即可配置宽为40cm-100cm不同宽度的铲斗,铲斗重量0.3-0.45吨,容量0.2-0.5m3,高95cm。铲斗加宽只是加宽了背板、增加了挡土板32,而增加的重量仅为冲铲总重的5%。孔33下方有下臂轴支座34。
参照附图1、2、11、13,起吊脚手架5右侧的横梁下有缆圈14、正面操作台15、侧面操作台16,每-操作台由1人操作移动起重梁1、滑轮推拉架3、冲铲转体、挂钩卸土及冲铲的再次冲掘。脚手架的两立柱之间为运土车运土通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唐伯韬,未经唐伯韬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823587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