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挤压式煤球机无效
| 申请号: | 98235738.9 | 申请日: | 1998-05-13 |
| 公开(公告)号: | CN2327521Y | 公开(公告)日: | 1999-07-07 |
| 发明(设计)人: | 吴德琨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德琨 |
| 主分类号: | B30B11/16 | 分类号: | B30B11/16 |
| 代理公司: | 河南省专利代理中心 | 代理人: | 刘卫东,辛国瑞 |
| 地址: | 450007 河南省郑州***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挤压 煤球 | ||
本实用新型是涉及一种煤球机,特别是一种可产生挤压力的挤压式煤球机。
目前现有的煤球机是由电机经减速器带动二个相对转动的滚轮组成,在滚轮的外表面上分别均布促使形成煤球的半型槽,当二个滚轮的半型槽同时转到水平位置相互接触时即形成整机煤球合扰槽,并将槽内煤粉粘合在一起成为煤球,然后转过水平中心自动脱落,由传送带输出,煤粉是经煤斗先进入二个滚轮上边的空间区,再分别进入二个滚轮表面的半型槽。
这种煤球机的缺点是:1、由于煤粉是进入二个滚轮间的空间区,当填满空间区后,即形成死煤区,在滚轮表面形成滑动磨擦面的煤粉不易直入半槽,这些煤在滑动磨擦面产生一个煤粉垫层,增加阻力,浪费能源。2、即能进入半槽的煤粉也是松散粉,当二侧半槽转到水平位相接触时,由于没有压力,使得槽内煤粉不易成型,散碎煤球较多,工作效率低。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已有的煤球机存在的不足而研制的一种挤压式煤球机。它是在二个相对转动的其中一个滚筒上,布有半型槽,在另一个滚筒上布有通孔,在每个通孔内装有可以移动并能产生一定压力的半型模。促使半型模运动产生挤压力的是:装有凸轮的凸轮轴,凸轮轴与滚筒不是一个回转中心,而是在同一水平面内相互偏移一段距离,因此装在滚筒通孔内的半型槽与凸轮的运动轨迹不同,所以凸轮的最高点,只有在二滚筒的某一排通孔转到水平位、相互接触这一位置时才可将半型模推动升高产生挤压力,实现强制挤压成型,进料煤斗是装在滚筒的垂直中心线上边,利用煤粉的自重可以顺利填满煤筒。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施的:电动机1经减速器2、通过小齿轮3、带动大齿轮4使凸轮轴5及装在凸轮轴5上的凸轮6一起转动,同时固定在一个凸轮轴上的小变速齿轮7通过大变速齿轮8、轴9、小齿轮10、大齿轮11带动二个滚筒12相对转动,装在滚筒通孔中的半型模13一起随滚筒沿固定轨迹转动。由于装在滚筒通孔内的半型模13与凸轮不是一个回转中心,是在同一水平面内偏移一段距离,故运动轨迹不同,从而保证了凸轮最高点A只有在水平位才可将小升轮14及半型模13升高,在滚筒通孔内运动产生挤压力,实现对通孔内的煤粉强制挤压成型。当滚筒孔中的半型模13及凸轮最高点A同时转过水平位时,由于凸轮速度快于滚筒,最高点A很快离开半型模13、小升轮14,沿固定轨迹转动,这时半型模13在弹簧15作用下自动回位,待下排带半型模的滚筒孔转至水平位时凸轮的最高点A也正好转到水平,再次通过小升轮14使半型模13运动产生挤压力。煤斗16装在滚筒的垂直线上边。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的二个相对转动的滚筒的其中一个滚筒布有通孔,在每个通孔内均装有可以移动并能产生一定挤压力的半型模13;另外一个滚筒上置有相对应的半型槽。
2、促使半型模13运动产生挤压力的是装有凸轮6的凸轮轴5及与凸轮6相触的小升轮14。固定凸轮6的凸轮轴5与滚筒12不是一个回转中心,而是在同一水平面内偏移一段距离L,并只有在水平位置处、凸轮的最高点A才可将半型模推动升高产生挤压力。
3、半型模13的自动回位由压力弹簧15实现。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挤压式煤球机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挤压煤球机侧视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其中:附图中的1、电机 2、减速器 3、小齿轮 4、大齿轮5、凸轮轴 6、凸轮 7、小变速齿轮 8、大变速齿轮 9、轴10、小齿轮 11、大齿轮 12、滚筒 13、半型模 14、小升轮 15、弹簧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附图所示:电机1经减速器2通过小齿轮3、大齿轮4使凸轮轴5及装在凸轮轴5上的凸轮6一起转动,同时固定在凸轮轴5上的小变速齿轮7通过大变速齿轮8、轴9、小齿轮10、大齿轮11带动两个滚筒12相对转动,装在滚筒通孔中的半型模13随滚筒一起以圆心O沿固定轨迹运动,装在凸轮轴5上的凸轮6以圆心O1沿固定轨迹运动,由于半型模13于凸轮6不是一个回转中心,而是在同一水平面内偏移一段距离L,所以凸轮最高点A只有在水平位置处才可经小升轮14将半型模13推动升起,产生挤压力,实现强制挤压成型。当半型模13及凸轮6的最高点A同时转过水平位置时,由于滚筒的圆周运动,使成型煤球间的接触间隙从压紧逐渐变大,直到全部离开,使煤球自动脱落;同时,由于凸轮转速快于滚筒,最高点A很快离开小升轮14,沿固定轨迹运动,这时半型模13、小升轮14在弹簧15作用下,自动回位,仍按原固定轨迹运动,煤斗16装在滚筒的垂直中心线上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德琨,未经吴德琨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823573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