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微波空气加热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98234419.8 | 申请日: | 1998-06-12 |
| 公开(公告)号: | CN2355263Y | 公开(公告)日: | 1999-12-22 |
| 发明(设计)人: | 陈喜炽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喜炽;冯伟忠;廖岳威 |
| 主分类号: | F24H3/12 | 分类号: | F24H3/12 |
| 代理公司: | 广东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石泽智 |
| 地址: | 528403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微波 空气 加热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装置,特别是一种微波空气加热装置。
目前利用电能或其它能源对空气进行加热的装置有很多。如家庭取暖用的电热丝暖风机,石管电暖器,PTC电暖器,充油式电暖器;工业用于对产品进行干燥或烘干的热风炉,其原理是通过电阻丝或半导体(PTC)将电能转换成热能对空气进行加热。或利用物质燃烧(如气体,柴油,煤碳)产生的热能对空气进行加热,来实现家庭取暖或产品烘干及干燥的目的。上述方法已被广泛应用在家庭和工业。但有其不足之处,电阻丝或半导体加热其电能转换成热能的效率低,约20%左右,造成大量电能浪费。利用能源燃料的方法其不足之处是在燃烧时产生大量的有害气体造成环境污染。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效节能、结构合理的微波空气加热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达到:本实用新型包括抽风机电机、风轮、壳体,其特征在于:还有微波功率源、波导、微波谐振腔、微波发热元件,微波发热元件固定在微波谐振腔内,抽风机电机及风轮安装在微波谐振腔的顶部,底板、顶板及抽风机电机、风轮组成空气流动的通道。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达到:微波谐振腔的顶板和底板采用可屏蔽微波和通过空气的网状结构。微波发热元件材料可采用碳化硅或二氧化钛制成。
图1为本实用新型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微波功率源的电原理图;
图3为微波发热元件的外形结构图。
本实用新型下面将结合附图(实施例)作进一步详述:
参照图1、图3,本实用新型内微波功率源1、波导2、微波谐振腔3、抽风机电机4、风轮5、微波发热元件6、壳体10、支架11等组成。微波谐振腔了采用全封闭式的设计;谐振腔3的顶板7和底板8设计成对微波起屏蔽作用而又能让空气顺利通过的网状结构;抽风机电机4、风轮5装设在谐振腔3的顶部,顶板、底板、抽风机组或可让空气流动的通道。微波发热元件6通过支架11固定在谐振腔3内,其数量根据微波功率的大小而定。微波发热元件内吸收微波性能良好的碳化硅或二氧化钛制成。壳体10、微波谐振腔3、波导2支架11采用钢板冲压成型,用焊接及铆合组合。
参照图2,微波功率源1由磁控管MAG,高压变压器T,二极管D、高压电容C、继电器K、温控开关K3、熔断器FUSE等组成。当接通电源,输入启动信号,控制继电器K动作,其触点K1、K2闭合,高压变压器T工作,输出两个电压。低压供给磁控管MAG灯丝;高压经电容C、整流二极管D整流后供给磁控管MAG工作产生微波,由波导进入谐振腔,放置在谐振腔3内的微波发热元件吸收微波后迅速将微波能转换为热能,并产生大量的热能散发周围,同时抽风机亦开始工作。在抽风机的作用下,被加热的空气从底板8进入谐振腔3,空气通过谐振腔3时,吸收了微波发热元件散发的热能后再由抽风机将加热的空气排出,通过不断的循环来达到加热空气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具有如下优点;
1、高效节能,电能转换成热能的效率达70%以上,在短时间内可升至几百度甚至上千度,耐用可靠。
2、结构合理,应用范围广,如应用在家庭取暖方面可设计成移动式、柜式及挂墙式,亦可采用大功率微波源作中央加热源再通过管道送风到需要热风的地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喜炽;冯伟忠;廖岳威,未经陈喜炽;冯伟忠;廖岳威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823441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