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膜片增强型先导式多用途电磁阀无效
| 申请号: | 98232505.3 | 申请日: | 1998-03-09 |
| 公开(公告)号: | CN2324326Y | 公开(公告)日: | 1999-06-16 |
| 发明(设计)人: | 商天恩 | 申请(专利权)人: | 商天恩 |
| 主分类号: | F15B13/043 | 分类号: | F15B13/043 |
| 代理公司: | 陕西省发明专利服务中心 | 代理人: | 李中群 |
| 地址: | 710015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膜片 增强 先导 多用途 电磁阀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系统自动化控制的电磁阀。
公知的先导式电磁阀主要由阀体(主阀)、设于阀体之上的阀盖(辅阀)和电磁端盖等构件组成,在阀体和阀盖之间设有由弹簧压控的带补压孔的阀口开启膜片,阀盖上开有补压孔和可与阀体出口连通的泄压孔,工作时,通过辅阀的先行动作来带动主阀的开通关合。这类结构电磁阀所存在的问题是:由于阀口接触件特别是阀口开启膜片在电磁阀开关瞬时的抗冲击破坏性能较差,直接影响了阀门动作可靠性、密封性、寿命等多方面性能,不利于产品的应用推广。此外,公知结构先导式电磁阀的安装要求较高,一般只能垂直安装而不能全方位任意安装,这样也就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产品的用途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膜片增强型先导式多用途电磁阀,用以克服公知产品在结构上所存在的不足、提高产品的性能指标并扩大其用途范围。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对公知的先导式电磁阀结构做出了改进,其改进要点包括:1、在阀体内弹簧和膜片之间增设一个金属制膜片护衬,以提高开关阀门瞬时膜片的抗冲击破坏性能;2、在电磁铁动铁芯密封导孔中装有弹簧和挡板,在密封导孔的下端设有密封垫,避免了开关阀时的刚性冲击给电磁阀造成的破坏,提高了电磁阀的密封效果。
文后附图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膜片增强型先导式多用途电磁阀由阀体1以及设于阀体1之上的阀盖6和电磁端盖组成,阀体1为一个两端设有介质进口2和介质出口10且内设有阀口的三通式构件,在阀体1和阀盖6之间设有由弹簧5压控的阀口开启膜片3,膜片3上开有一个与阀体进口2相通的补压孔31,在阀体内弹簧5和膜片3之间设有一个金属制膜片护衬4;在阀盖6上开有一个补压孔61和一个与阀体出口10连通的泄压孔62;电磁端盖由外壳9、电磁线圈8和电磁铁动铁芯7构成,插在线圈8中部的电磁铁动铁芯7采用柔性密封结构,即在电磁铁动铁芯7密封导孔中装有弹簧71和挡板72,在密封导孔的下端设有密封垫73;当动铁芯7断电下落后,其底端面密封垫73可将阀盖泄压孔62封闭,进而将整阀关闭。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是这样的:流体介质进入管道阀门后,当电磁线圈8未通电时,动铁芯7处于关闭状态,介质由补压孔31进入阀体1与阀盖6之间的阀腔内,此时膜片3及护衬4两端的区域相对于介质出口端区域为高压区,阀门处于关闭状态;当电磁线圈8通电后,动铁芯7打开,阀腔内的介质由泄压孔62进入到阀体出口端区域,由于补压孔31的孔径小于泄压孔62的孔径,使阀体1与阀盖6之间的阀腔内的压力瞬间小于阀体进口端区域的压力,二者间的压差迫使膜片3连同护衬4上行,将阀门打开,此时由于护衬4的作用大大减缓了瞬间冲击力对膜片3形成的冲击破坏力,使阀门的动作可靠性及寿命等性能指标有了质的改善;另外,由于在电磁铁动铁芯7密封导孔中设置了弹簧71、挡板72和密封垫73,构成了柔性密封组合结构,避免了阀体开关时的刚性冲击给电磁阀造成的破坏,使电磁阀的密封效果得到很大提高;密封垫73由于弹簧71作用,受力自动校正,可确保阀盖泄压孔62的关闭,无泄漏,较之老式刚性密封结构而言在密封性能以及加工组装方面也都有了较大的改善,亦使结构的整体性能有了极大改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下述优点:一、由于在膜片上端增加护衬,使阀的性能大大提高,其指标由不加衬时电磁阀最高公称压力0.8MPa提高到1.6MPa,使用寿命由低于5000次提高到50000次以上,开关阀速度为≤1秒,高于国家≤3秒的标准;二、电磁铁动铁芯组件采用柔性密封结构,避免了开关阀时对电磁阀的瞬间冲击破坏,使密封效果和密封垫寿命大大提高;三、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弹簧复位密封结构,使整阀可以全方位任意安装,拓宽了产品用途范围(例如使产品在船舶、飞机等运行物体上均可安装使用),克服了公知产品只能垂直安装使用的缺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商天恩,未经商天恩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823250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