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温度计无效
| 申请号: | 98228349.0 | 申请日: | 1998-02-26 |
| 公开(公告)号: | CN2328993Y | 公开(公告)日: | 1999-07-14 |
| 发明(设计)人: | 宋珊珊 | 申请(专利权)人: | 宋珊珊 |
| 主分类号: | G01K7/22 | 分类号: | G01K7/22 |
| 代理公司: | 四川省专利服务中心 | 代理人: | 黄首一 |
| 地址: | 610015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温度计 | ||
本实用新型涉及测量环境温度的温度测量仪。特别是测量建筑物内外多个环境的温度的温度计。
已有的传统的测量环境的温度计,多为液注式温度计,通常用一支温度计只能测量所在位置环境的空气温度,而不能显示两个以上环境的温度,特别是在温度计不改变所处环境的情况下,不能既测量建筑物内的室内环境温度,又测量建筑物外的大气环境的温度。
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改变温度计的位置而能测量至少两个不同环境的温度的温度计。
本实用新型采用由至少两个能置于不同环境的温度传感器,经转换开关,与温度检测电路相联构成温度计来实现其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温度计(参见附图),包含外壳(1)及其内的电源(V)、外壳上的指针式的电流表(G)、温度传感器,上述电流表上装有指示温度的刻度盘(2),外壳内有与电流表并联的分流电阻(R5),电流表的一端与电源的一电极相联,电流表的另一端并联至少两个温度校正电阻(R3、R4)、再经外壳上的转换开关(K)与相对应的至少两个温度传感器(4、5)相联后与电源的另一电极相联。
上述的温度传感器为热敏电阻,且有室内的温度传感器(4)、和室外的温度传感器(5)。
上述的温度校正电阻(R3、R4 )是调节电阻。
上述的室内的温度传感器(4)在外壳(1)上,上述的室外的温度传感器(5)在建筑物外墙上。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结构,使其能将多个温度传感器分别置于不同的环境中,利用转换开关,采取、检测、显示不同环境的温度,具有在不改变温度计主体位置的条件下,分别测量多个不同环境的温度,特别是能测量室内外的温度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可以根据需要,制作在建筑物上,也可以制作在家俱、挂钟、灯具、工艺品上。
本实用新型可广泛应用于家庭、学校、宾馆、办公室、公共场所、实验室、工厂、交通车辆、家禽孵化、农作物温室等埸所。特别在是在北方地区室内外温差较大的地方,能显示室内室外的气温,方便人们的生活,使人们未出门就知道室内外空气的温差,注意保暖和加减衣物,保护身体健康。
下面,再用实施例及其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说明。
附图的简要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温度计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温度测量电路原理图。
实施例1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温度计,如附图所示。用于测量室内、室外的环境温度。
有外壳1,外壳呈通常的箱盒形结构。外壳上装有指针式的电流表G,电流表的刻度盘2,采用装在外壳面板的刻度盘窗口的指示温度的刻度盘,构成温度显示器。在外壳1上装有其拨钮3伸出外壳面板的通常结构的转换开关K,和用热敏电阻R1作成的室内的温度传感器4。在外壳外用热敏电阻R2作成室外的温度传感器5。室内的温度传感器4也可以安装在建筑物的内墙上,室外的温度传感器5可以安装在建筑物的外墙上或室外的适当位置。在外壳中,可以有通常的电路基板,在电路基板上装有温度校正电阻R3、温度校正电阻R4、分流电阻R5、有用通常的电池作成的电源V。用导线6将分流电阻R5与电流表G并联,将电流表G的一端与电源V的正电极相联,电流表G的另一端并联温度校正电阻R3和温度校正电阻R4、再将温度校正电阻R3和温度校正电阻R4经转换开关K分别与相对应的室外的温度传感器5(即热敏电阻R2)、室内的温度传感器4(即热敏电阻R1)相联后,与电源G的负电极相联,构成温度检测电路。
本实用新型的电流表G,用于指示温度值;温度传感器4、5,用于传感环境温度。温度校正电阻R3、R4,用于校正温度传感器传来的电流信号,使温度指示到正常位置;分流电阻R5,用于校正电流表的温度值。转换开关K,用于室内外温度的测量转换。拨动转换开关K,联接校正电阻R3和室外的温度传感器5(即热敏电阻R2),由电流表G、分流电阻R5、温度校正电阻R3、室外的温度传感器5(即热敏电阻R2)、电源V,构成室外温度检测电回路,在电流表G上显示室外环境温度;拨动转换开关K,联接校正电阻R4和室内的温度传感器4(即热敏电阻R1),由电流表G、分流电阻5、温度校正电阻R3、室内的温度传感器4(即热敏电阻R1)、电池V,构成室内温度检测回路,在电流表G上显示室内环境温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宋珊珊,未经宋珊珊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822834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