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无空气输液器无效
申请号: | 98228101.3 | 申请日: | 1998-06-10 |
公开(公告)号: | CN2336811Y | 公开(公告)日: | 1999-09-08 |
发明(设计)人: | 崔成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崔成龙 |
主分类号: | A61M5/14 | 分类号: | A61M5/14 |
代理公司: | 绵阳市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那顺贵 |
地址: | 637225 ***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空气 输液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输液器具。
现有的输液瓶与输液袋多靠重力输液,输液时液体内进入空气,空气中的细菌会污染液体,影响治疗效果。ZL94229621.4号专利是从瓶体底部进气,仍不能使空气与液体隔绝。专利申请号为97237236.9的防菌液体瓶的压液塞与瓶体的配套装置因制造成本高等原因也不具有推广价值。申请号为98228766.6的另一种防菌液体瓶内因可能出现负压,会影响液体流出,因而也不能达到良好的输液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无空气输液器,输液时空气与液体隔绝,避免了空气对液体的污染,可提高输液质量。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无空气输液器,涉及一根刚性圆管、装于刚性圆管内的排液气囊,锥尖形顶盖和加气装置,其中锥尖形顶盖盖于刚性圆管上端并紧贴于刚性圆管外壁,排液气囊的进气口囊壁反套于刚性圆管下端管口外壁上并紧箍于刚性圆管外壁上,刚性圆管下部侧壁内设有液体通道及与刚性圆管连为一体的并与液体通道连通的输液软管连接头。
进一步的方案是:加气装置包括一个贮气气囊和洗尔球,其中贮气气囊的一端口紧箍于刚性圆管下端管口外的排液气囊的进气口囊壁外,贮气气囊的另一端口为只能进气不能出气的单向通气口,洗尔球的排气口插入单向通气口内,洗尔球的球头上也设有单向进气口。
更好的方案是:排液气囊顶部囊壁厚于其余部分囊壁,且顶部囊壁粘结于锥尖形顶盖内壁上。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输液时空气与液体隔绝,避免了空气对液体的污染,提高了输液质量;既避免了空气进入人体,又可防止液体输完后,因粗心未及时换瓶造成的血液反流事故;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使用方便等。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使用状态示意图。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如图1,一种无空气输液器,涉及一根玻璃圆管1,装于玻璃圆管1内的排液气囊2,锥尖形无毒塑料顶盖3和加气装置4,其中锥尖形无毒塑料顶盖3盖于玻璃圆管1上端并紧贴于玻璃圆管1外壁,排液气囊2的进气口囊壁反套于玻璃圆管1下端管口外壁上并紧箍于玻璃圆管1外壁上,玻璃圆管1下部侧壁内设有液体通道5及与玻璃圆管1连为一体的并与液体通道5连通的输液软管连接头6。
排液气囊2顶部囊壁较其余部分厚实,且顶部囊壁粘结于锥尖形无毒塑料顶盖3内壁顶部。
排液气囊2的上部肥大,中部细长。
加气装置4包括一个贮气气囊7和球头单向进气、管部单向排气的洗尔球8,其中贮气气囊7一端敞口紧箍于玻璃圆管1下端管口外的排液气囊2的进气口囊壁外,贮气气囊7的另一端口为只能进气不能出气的单向通气口,洗尔球8的排气口插入单向通气口内。
如图2,需输液时,去掉输液瓶9的铝封盖,握住玻璃圆管1并将锥尖形塑料顶盖3刺穿输液瓶9的橡胶塞10后用力将玻璃圆管1推入输液瓶9内至图2中位置。然后将输液软管11套于连接头6上,反复按压洗尔球8使贮气气囊7和排液气囊2内充足一定压力的空气后即可输液。此时,受压膨胀后的排液气囊2使锥尖形塑料顶盖3脱离玻璃圆管1上端,部分排液气囊2伞状伸入输液瓶9内的空腔中。
在输液过程中,随着液体不断通过液体通道5流出,输液瓶9内空腔越来越大,排液气囊2的体积也随着液体的流出而不断膨胀占据着因液体流出而扩大了的输液瓶9内空腔。
由此,在输液过程中,输液瓶9内既不会形成负压,又无外界空气进入,实现了无空气输液。
需要指出的是,贮气气囊7和洗尔球8可以是多次使用的,且这种贮气气囊7可在需输液时临时套箍于玻璃圆管1下端管口外的排液气囊2的进气口囊壁外。
另外,玻璃圆管1实际上比输液瓶9瓶口小得多,为了清楚地表示出液体通道5,故图1和图2中均将玻璃圆管1有所放大。图1和图2中,因排液气囊2、贮气气囊7和洗尔球8的壁均很薄,其壁均用线条表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崔成龙,未经崔成龙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822810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